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8篇
  免费   694篇
  国内免费   1337篇
化学   2563篇
晶体学   199篇
力学   251篇
综合类   114篇
数学   493篇
物理学   16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特殊供油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乏油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实验中观测到的特殊乏油现象出发,提出1种特殊供油条件函数,求出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完全数值解,定性模拟实验中的特殊乏油现象,并分析供油条件函数中的参数与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油油膜的两突起导致相应的压力、部分油膜比例和润滑油膜分布中也出现两突起;供油油膜的两突起能够扩大压力区和充分供油区域,能够局部改善润滑效果,但是对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影响很小;供油油量主要影响润滑状态,而供油油膜的形状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992.
镀镍石墨粉与铜基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粉末冶金复压复烧工艺制备铜基石墨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载荷条件下铜基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载荷20~60 N条件下,含6%(质量分数)石墨的铜基复合材料经历了轻微磨损、中等磨损到严重磨损3个过程;石墨颗粒表面镀镍可以提高石墨与铜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磨损过程中所形成的转移层与基体间的粘附性能,含6%镀镍石墨的铜基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得到改善,只经历了轻微磨损和中等磨损2个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对Weyl关于二阶奇异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谱性质的一个定理进行了推广和改进,使得所讨论的方程形式更一般且结果更详细.  相似文献   
994.
The title compound, [Zn(AIP)(4,4-bipy)0.5(H2O)]n·0.75nH2O 1, was synthesized via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Zn(OAc)2 with 5-aminoisophthalic acid (H2AIP)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nfrared spectra.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2.672(1), b = 7.6557(4), c = 16.181(1) (A),β = 109.187(2)o, V = 1482.6(2) (A)3, Z = 1, C52H52N8O23Zn4, Mr = 1418.58, Dc = 1.589 g/cm3, F(000) = 724 and μ(MoKα) = 1.685mm-1. The final R = 0.0702 and wR = 0.1524 for 184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Ⅰ > 2σ(I), and R = 0.0873 and wR = 0.1664 for all data.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has an interesting 2D microporous architecture with guest water molecules inside the channel.  相似文献   
995.
合成了新试剂对磺基苯亚甲基硫代若丹宁(SBDTR),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鉴定其结构.试验表明:在 pH 3.5 的 HOAc-NaOAc 缓冲介质中,吐温-80 存在下,SBDTR与汞反应生成 2:1 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 Waters Sep-Pak C,18 固相萃取小柱固相萃取,用乙醇洗脱后在乙醇介质中,在此络合物的吸收峰 550 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体系的摩尔吸光率为 8.42×104L·mol-1·cm-1.汞的质量浓度在 0.1~4.0 mg·L-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于河水及食品试样中汞的测定,所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96.
聚酯基硫脲树脂PDTU-Ⅰ对Ag(Ⅰ)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聚酯基硫脲树脂对银离子的吸附容量,讨论了吸附时间、溶液酸度,温度及银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对Ag(Ⅰ)的吸附遵循G.E.Boyd液膜扩散方程和Langmuir等温式,且吸附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苯妥英,二(3-氨基丙基)胺与醋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铜三元配合物[Cu(pht)2(bapa)](CH3OH)[Hpht:苯妥英(5,5-Diphenylhydantion);bapa:二(3-氨基丙基)胺(bis(3-aminopropyl)amine)].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参数:a=0.84190(10)nm,b=1.37540(15)nm,c=1.5622(2)nm,α=86.038(3)°,β=82.542(2)°,γ=83.904(2)°;V=1.7807(4)nm3,Mr=729.32,Z=2,F(000)=766,Dc=1.360 g/cm3,μ=0.666 mm-1,R1=0.0692,wR2=0.1430.配合物中铜离子配位数为5,处于变形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中.测试了配合物、配体和铜盐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4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8.
北极水声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水声学作为水声学研究的一部分,起步要比达·芬奇所描述的声呐雏形晚很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极水声学的研究开始受到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重视。它的发展和研究重点带有明显的冷战烙印。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北极持续变暖的趋势,北极及其毗邻海域的海洋水声环境受到特别的重视。环北极的8个国家组成排他性的北极理事会。我国政府于2018年1月26日发表北极政策白皮书,声明中国是近北极国家,是北极地区利益攸关方。本文介绍北极水声学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我国有关涉海单位近年来所做的科考和学术研究。指出,北极水声学的研究不局限于把传统水声学中的研究内容(如环境噪声、混响、传播等等)并行地在北极环境条件下加以重复探讨,而是要根据北极海洋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关领域的新研究。其中不乏传统浅海、深海水声学研究中所不具有的特色,如冰-水界面、冰下的半声道效应、冰盖下水下无人载器(UUV)的通信、定位及声呐对冰下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等课题。  相似文献   
999.
典型北极冰下声信道多途结构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极海域典型声场环境,提出了基于OASES-Bellhop耦合模型的冰下声信道多途结构快速分析方法。模型将海冰等效为具有粗糙界面的弹性分层介质,利用微扰法与Kirchhoff近似,估计海冰界面不均匀造成的散射损失,结合射线传播理论对典型北极冰下声信道多途结构进行分析与预报。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6 km距离处,典型北极冰下声信道由于海冰与海底反射分别形成多途结构,海冰多次反射路径叠加形成的多途结构较为稳定,时延扩展在14 ms范围内,海底反射路径强度相对较弱。OASES-Bellhop模型对冰下声信道多途结构幅度和时延预测误差较小,能够较好的解释及预报实验观测到的多途结构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尹钊  侯向阳  郭军辉  刘源  郝平 《声学学报》2017,42(3):281-289
为研究超高速撞击声发射信号经过载人航天器加筋结构后的传播规律,分别在平板结构和加筋结构上模拟高速撞击实验,利用传感器阵列采集高速撞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结合小波和傅里叶分析方法从板波模态、频域以及时域三方面分析加筋结构对声发射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并研究成坑和穿孔损伤模式下声发射信号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加筋板中的信号高频部分比平板中高频部分能量少,筋体对信号高频部分有滤波效果。加筋结构受高速撞击产生穿孔损伤时,S0模态声波的能量增多。研究成果可为载人航天器结构的高速撞击感知与定位技术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