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1篇 |
免费 | 843篇 |
国内免费 | 135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674篇 |
晶体学 | 175篇 |
力学 | 289篇 |
综合类 | 183篇 |
数学 | 703篇 |
物理学 | 20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85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358篇 |
2009年 | 384篇 |
2008年 | 424篇 |
2007年 | 416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Y2O3, La2O3, Sm2O3对氧化铝瓷烧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研究了3种稀土氧化物对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含Y2O3,La2O3,Sm2O3的添加剂促进了氧化铝瓷的烧结,提高了氧化铝瓷的力学性能.Y2O3和Sm2O3掺量为0.50%,La2O3掺量为0.75%时氧化铝瓷在1600或1620 ℃保温2 h烧结,相对密度达98.9%以上,强度超过439 MPa,断裂韧性达5.15 MPa·m1/2以上.微观结构分析表明,Y2O3,La2O3,Sm2O3抑止氧化铝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使晶粒尺寸较均匀形成致密化结构. 相似文献
996.
利用X衍射(300, 270, 250 K)和中子衍射(300, 260, 250, 240 K)研究D-氨酸单晶在静态的和动力学的变温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以及考证Salam预言的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 实验发现丙氨酸晶体的空间群P212121对称性没有改变. 实验结果否定了构型相变的可能,但是发现在~250 K有一个微小的、连续的对称性破缺发生. 晶体分子振动产生的环电流模型可以用来解释D-和L-丙氨酸单晶直流磁化率和天然旋光角相反的现象, 与之相关的中子衍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变温过程中αC-H(2), N-H(1), N-H(4), N-H(6) 键长的不同变化. 中子衍射还显示了质子移动所导致的动力学无序,来源于分子内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氢键和分子间αC-H和氨基形成的氢键,从而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 实验结果表明Salam预言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而是由于温度效应导致了在相变点附近分子的宇称破缺能差(PVED)增大,然后通过氨基酸分子的隧道效应扩大了宇称破缺能差的影响,这一研究为生命现象中快速的均一手性形成提供了非线性机理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0.5 mol•L-1 NaOH水溶液中铂电极上葡萄糖、半乳糖和乙醇恒电流氧化过程中伴随的电位振荡行为. 两个糖体系的电位振荡过程伴随EQCM频率的同步振荡响应, 而乙醇体系中相应的频率响应却非常小;三个体系振荡过程的同步动态电阻响应均很小, 表明振荡过程频率响应主要为质量效应. 虽然葡萄糖和半乳糖结构相似, 电位和频率振荡的幅度相当, 但频率波数和周期明显不同, 表明电位振荡行为对两者呈现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 本文也讨论了相关振荡机理和NaOH浓度效应及碱性介质中铂电极电化学过程, 提出了所形成的铂氧化物主要是PtO2-3H2Oad以及两糖体系振荡过程中糖酸根阴离子伴随着高/低电位在铂电极上吸/脱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98.
静电纺丝法和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纳米纤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电纺法制备了聚砜纳米纤维.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气流静电纺丝装置,其特点是在喷丝头上添加了喷气组件.电纺过程中所用聚砜的特性粘数为0.97dLg,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载气为氮气.研究了聚砜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与过程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聚砜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的主要因素为电压、纺丝液的流速、喷丝头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操作温度以及纺丝液的性质(如粘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用扫描电镜表征.应用这种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的直径范围是50~500nm.所得纳米纤维的直径依赖于电压、喷丝头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以及喷丝液的浓度.结果表明,采用气流静电纺丝不仅能制备较细而且均匀的纳米纤维,而且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999.
Addition of one equivalent of LiN(i-Pr)2 or LiN(CH2)5 to carbodiimides, RN=C=NR [R=cyclohexyl (Cy), isopropyl (i-Pr)], gen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lithium of tetrasubstituted guanidinates {Li[RNC(N R^′2)NR](THF)}2 [R=i-Pr, N R^′2=N(i-Pr)2 (1), N(CH2)5 (2); R=Cy, N R^′2=N(i-Pr)2 (3), N(CH2)5 (4)]. Treatment of ZrCl4 with freshly prepared solutions of their lithium guanidinates provided a series of bis(guanidinate) complexes of Zr with the general formula Zr[RNC(N R^′2)NR]2Cl2 [R=i-Pr, N R^′2=N(i-Pr)2 (5), N(CH2)5 (6); R=Cy, N R^′2=N(i-Pr)2 (7), N(CH2)5 (8)]. Complexes 1, 2, 5-8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spectra.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1, 7 and 8 were further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