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4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化学   2605篇
晶体学   170篇
力学   263篇
综合类   176篇
数学   680篇
物理学   19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The confirmation of charged charmonium-like states indicates that heavy quark molecules should exist.Here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a molecule state with J P C= 3-+. In a one-boson-exchange model investigation for the S wave C = + D* ˉD*2states, one finds that the strongest attraction is in the case J = 3 and I = 0 for bothπ and σ exchanges. Nume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hadronic bound state might exist if a phenomenological cutoff parameter around 2.3 Ge V(1.5 Ge V) is reasonable with a dipole(monopole) type form factor in the one-pionexchange model. The cutoff for binding solutions may be reduced to a smaller value once the σ exchange contribution is included. If a state around the D* ˉD*2threshold(≈4472 Me V) in the channel J/ψω(P wave) is observed, the heavy quark spin symmetry implies that it is not a cˉc meson and the J P C are likely to be 3-+.  相似文献   
172.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飞秒激光冲击AZ31B镁合金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激光冲击处理对镁合金变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单脉冲激光冲击下材料内部的位移、动能、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情况,得到了材料的瞬态速度和应变率变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单脉冲飞秒激光冲击镁合金产生的塑性变形,可在材料表面形成微米级凹坑,中心点处最大位移为34μm,最大变形速度390m/s;在冲击初期,材料表面的应力和应变主要分布在冲击区域中心节点和边缘附近,并且得到镁合金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率分别为955 MPa和1.8×106 s-1.研究结果能够为深入分析飞秒激光与镁合金作用时材料变形参量的变化规律提供数值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祝远方  姚玉峰 《应用数学》2015,37(13):1143-1144,1180
目的 比较分析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对不同阶段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闭角型青光眼行 晶状体摘除术治疗的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 年7 月至2013 年12 月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 例(共113 眼),分为临床前期组(40 眼)、急性发作组(48 眼)和慢性进展组(25 眼)3 组,平均随访(19.47±10.10)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视野、房角粘连等参数,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青光眼继续进展的情况。结果 临床前期组患者术后均无青光眼进展;急性发作组10.4%患者术后继续进展,继续进展和术前病程相关(r=0.462,P=0.003);慢性进展组40.0%患者术后继续进展,继续进展和房角粘连程度相关(r=0.698,P=0.000)。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进行晶状体摘除可良好地预防青光眼进展;房角关闭急性发作时尽早行晶状体摘除;慢性进展期在早期,房角粘连未达1/2周之前行晶状体摘除均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4.
设计合成了具有精确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对深入了解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了一种合成带有三乙基硅氧侧基的环状无规共聚酯的新方法。功能性单体γ-三乙基硅氧基-ε-己内酯(γ-Et3SiOεCL)和ε-己内酯(ε-CL)在环状引发剂2,2-二丁基-2-锡-1,3-二氧环庚烷(DSDOP)的作用下,进行活性开环聚合反应以制备活性环状无规共聚酯(LCP(εCLcoγEt3SiOεCL))前体,当单体完全转化后,以该活性环状前体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反应性单体α-(1-丙烯酰氧乙基)-ε-己内酯(αAEεCL)进行嵌段聚合反应,合成了在活性中心附近带有不饱和双键的功能性环状嵌段共聚酯,即活性环状聚(ε-己内酯-co-γ-三乙基硅氧基-ε-己内酯)-b-(α-(1-丙烯酰氧乙基)-ε-己内酯)。最后该活性环状嵌段共聚酯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应性单体结构单元中的双键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从而制得稳定的不含有机锡的新型环状无规共聚酯cP(εCLcoγEt3SiOεCL)(Mn,NMR=28500)。采用SEC、1H NMR以及DSC等技术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该方法的突出特点是能够高效地合成带有功能性侧基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环状无规共聚酯。  相似文献   
175.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联用法(SPE-GC-NCI/MS)同时测定海水中5种得克隆类物质的方法。采用二氯甲烷进行液液萃取(LLE),萃取液经过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在15 m长的DB-5HT高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上分离,NCI/MS以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目标化合物。方法中5种得克隆类物质Dec 602,Dec 603,Syn DP和Anti DP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1,0.08,0.02和0.01 ng/L,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1%,75%,75%,87%和91%,RSD均小于5.1%。采用该法对河北近岸海域16个采样站位海水样品进行分析,所有采样站位均有得克隆类物质检出。  相似文献   
176.
以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为盐原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SnO2纳米纤维.为了研究ZnO掺杂对SnO2形貌、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制备了不同含量ZnO掺杂的SnO2/ZnO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EDX)光谱对材料的结晶学特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SnO2/ZnO复合材料是由纳米量级的小颗粒构成的分级结构材料.ZnO含量不同,对应的SnO2/ZnO复合材料结构不同.表征结果表明ZnO的掺杂量对SnO2材料的形貌及结构均起着重要作用.将制备的不同ZnO含量的SnO2/ZnO复合材料进行气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n:Zn摩尔比为1:1制作的气敏元件对甲醇的灵敏度优于其它摩尔比的气敏元件.讨论了SnO2/ZnO复合材料气敏元件的敏感机理.同时针对Sn:Zn摩尔比为1:1时表现出最好的气敏响应,分析了其原因,包括Zn的替位式掺杂行为、ZnO的催化作用、过量ZnO对SnO2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SnO2与ZnO晶粒界面处的异质结.  相似文献   
177.
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正癸烷骨架和总包简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基于特征值分析的骨架简化方法对由118 个组分和527 个反应构成的正癸烷详细机理进行了简化,获得了一个由70 个组分、327 个基元反应组成的骨架机理; 采用基于特征值分析的计算奇异摄动(CSP)简化方法对骨架机理进行进一步简化,得到一个38 组分、34 步的总包简化机理. 通过对简化机理、骨架机理和详细机理的对比发现,简化机理和骨架机理能够很好地再现详细机理的特性,并能够描述正癸烷的主要燃烧特性,为进一步实现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的工程计算,提高计算效率提供了可用的燃烧模型.  相似文献   
178.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16种增塑剂的含量。样品经30℃水浴真空旋转蒸发10min去除乙醇后,用正己烷萃取,漩涡振荡1min,取上层有机相用TR-5MS色谱柱分离,选择反应监测扫描(SRM)模式测定。16种增塑剂的质量浓度在5~1 000μ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5~15μg·kg-1之间。在50,100,500μg·kg-1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0.5%~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15%。  相似文献   
179.
Three homoleptic lanthanide complexes, [C6H5COCHC(CH3)N(p-ClC6H4)]3Ln(THF)n(n = 0, Ln = Yb(1); n = 0, Ln = Y(2); n = 1, Ln = Nd(3)), were synthesized by amine elimination reaction of Ln[N(SiMe3)2]3 with 1-phenyl-3-N-(p-chlorophenylimino)-1-butanone. These complexes crystallize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9.805(3), b = 14.831(6), c = 16.075(6) A, α = 111.996(9), β = 91.570(7), γ = 93.744(6)°, V = 2159.4(13) A3, Z = 2, D3 c = 1.515 g/cm, F(000) = 986, μ(MoKα) = 2.396 mm-1, R = 0.0360 and wR = 0.0850 for 954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for complex 1; a = 9.861(5), b = 14.852(9), c = 16.111(9) A, α = 112.362(13), β = 91.949(11), γ = 93.678(14)°, V = 2173(2) A3, Z = 2, Dc = 1.377 g/cm3, F(000) = 924, μ(MoKα) = 1.570 mm-1, R = 0.0735 and wR = 0.1389 for 8015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for complex 2; and a = 9.308(3), b = 15.357(3), c = 17.419(4) A, α = 66.493(13), β = 88.61(2), γ = 86.664(19)°, V = 2279.4(9) A3, Z = 2, Dc = 1.499 g/cm3, F(000) = 1046, μ(MoKα) = 1.364 mm-1, R = 0.0843 and wR = 0.2280 for 843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for complex 3. Each central metal in complexes 1 and 2 is six-coordinated by three nitrogen and three oxygen atoms from three β-ketoiminate ligands to give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hile the central metal in 3 is seven-coordinated by three nitrogen and three oxygen atoms from three β-ketoiminate ligands and one oxygen atom from the solvated THF molecule to complete a distorted monocapped trigonal prism.  相似文献   
180.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不同聚氯乙烯(PVC)表皮上的固化动力学,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分析了PVC表皮成分,以确定导致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不固化的具体原因。 结果表明,PVC表皮中导致硅橡胶不固化的主要元素为P元素。 在固定硅橡胶厚度为1 mm的情况下,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依然能固化;而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超过约2.4×10-2%时,虽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的中间层依然能固化,但与PVC表皮接触部分的硅橡胶不固化,且不固化层厚度随P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 本文还研究了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降低硅橡胶厚度至微米级时的固化行为,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当硅橡胶厚度低于2 μm时,硅橡胶出现不完全固化现象。 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含有P元素的PVC表皮表面的固化行为主要是由硅橡胶样品中铂催化剂总含量及PVC表皮中的P元素含量确定的,同时也会受到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反应速率以及铂催化剂、P元素在硅橡胶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