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86篇
  免费   6132篇
  国内免费   9914篇
化学   23826篇
晶体学   1151篇
力学   2260篇
综合类   979篇
数学   4868篇
物理学   1514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158篇
  2020年   1222篇
  2019年   1156篇
  2018年   1105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238篇
  2015年   1748篇
  2014年   1963篇
  2013年   2646篇
  2012年   2750篇
  2011年   2937篇
  2010年   2721篇
  2009年   2780篇
  2008年   2973篇
  2007年   2785篇
  2006年   2605篇
  2005年   2298篇
  2004年   1743篇
  2003年   1254篇
  2002年   1289篇
  2001年   1228篇
  2000年   1278篇
  1999年   735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17篇
  196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外源水杨酸在影响植物活性氧代谢以及光合作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野生型拟南芥和胁迫条件下内源水杨酸含量较高的cpr5突变体和内源水杨酸含量较低的eds-4突变体为材料,采用光谱分析和延迟荧光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三种拟南芥离体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100和300 μmol·L-1较低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野生型拟南芥离体叶片,eds-4叶片的光合作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cpr5叶片的光合会产生抑制,形成一种胁迫.500μmol·L-1较高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三种拟南芥离体叶片均形成了一种胁迫,进而阻抑和降低了叶片的光合效能.DCF(dichloro fluorescein)标记活性氧检测了外源水杨酸作用下叶片活性氧产生量的变化,发现在500μmol·L-1外源水杨酸作用下60min内叶片组织中活性氧产生了明显的积累.  相似文献   
902.
3种菊花茶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及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义钧 《光谱实验室》2009,26(4):959-962
按照传统的花茶饮用方法对杭白菊茶、野菊花茶、贡菊茶3种菊花茶中钙、镁、铁、锰、铜、锌6种元素进行浸取;用0.45μm微孔滤膜分离浸取液中的可溶态和悬浮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此3种菊花茶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菊花茶中6种元素的提取率在12.4%—80.4%之间,可溶态在水浸液中的比率在74.3%—96.5%之间。  相似文献   
903.
提出内积的溶液浓度测定方法。该方法计算已知浓度溶液透光率曲线与0号溶液(浓度最低的溶液)透光率曲线的内积ρ,确定溶液的ρ-C曲线,然后测定未知溶液的透光率曲线,计算其与0号溶液透光率曲线的内积,并利用已建立好的ρ-C曲线进行插值以估计溶液浓度。由于该方法利用了透光率曲线的全部信息,因此对溶液浓度的估计精度较高。对K2Cr2O7溶液浓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溶液浓度的估计相对误差小于1.00%。  相似文献   
90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Zn^2+离子与槲皮素在乙醇溶液中形成螯合物量配比及螯合机理。通过定量的槲皮素、山萘酚、柚皮素乙醇溶液与Zn^2+离子作用,在426nm处测其溶液的吸光度,从而确定Zn^2+)离子与槲皮素的螯合比为2:1。且螯合位置发生在槲皮素分子3-羟基和4-羰基上与3′,4′-OH位置。  相似文献   
905.
马铃薯深加工工艺废液化学絮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钙盐、铝盐、铁盐及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在不同温度、不同pH等条件下对马铃薯深加工的废液进行化学絮凝。结果发现聚丙烯酰胺加聚合氯化铝絮凝的效果最好。CODCr能由15000mg/L降到5500mg/L,沉降率60%左右。SS能由9500mg/L降到1000mg/L,沉降率为90%左右。能达到进行生物絮凝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6.
通过合成一系列不同粒径(16~160 nm)的金纳米粒子.观察到120~135 nm的金纳米粒子在632.8nm波长激发下具有最高的SERS活性,这与前人报道的电磁场理论及实验的结果不同.利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金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与其尺寸以及入射光波长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在632.8 nm激发线下,金纳米粒子二聚体体系在粒径为110 nm左右具有最佳增强效应,其光电场耦合最强的热点处的增强因子高达109考虑到体系的平均SERS增强因子通常会比最大值低约2个数量级,计算得到的107的增强因子与实验测量值相符.同时对目前实验上尚难以合成的大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受多极矩和大尺寸效应的影响在粒径220 nm时又出现SERS增强另一峰值.在325 nm的紫外激发线下,计算得到的增强因子仅为102.  相似文献   
907.
ICP-AES检测云南稻核心种质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云南省5个稻作区16个州市的789份地方水稻糙米中的八种矿质元素,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和多元素同时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97.1%~110.2%, RSD为0.7%~4.4%。结果表明: 糙米元素含量(mg·kg-1)依次为P(3834.83±486.49)>K(2567.72±336.74)>Mg(2567.72±336.74)>Ca(153.67±55.90)>Zn(33.35±13.65)>Fe(32.08±25.51)>Cu(14.22±11.85)>Mn(13.58±3.22); 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及有色金属富集的滇西北糙米P含量高,早寒武纪动物群及磷矿富集的滇中糙米Ca,Mg,Fe和Zn含量高,作物多样性突出的滇西南糙米Cu和Mn含量高; 糙米高磷钾、中钙镁锰和低铁锌分布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及矿产资源富集区。首次提出云南糙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带性特征与生物多样性中心、矿产资源富集区、生命起源及其山脉、河流有关;进一步推断地球矿质元素分布不均匀性及其山脉、河流的相互作用是生命起源的关键。文章研究为解决人类Fe,Zn和Ca等矿质营养不良和生命起源问题以及功能稻米育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8.
利用离子注入机所产生的低能N+模仿宇宙中低能离子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 cell),探索其对人类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因实验中的低能离子产生和加速要在真空中进行,细胞在离子注入同时将受到真空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利用石蜡油保护细胞以防止注入时的水份蒸发。注入处理完毕后收集细胞,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真空和低能N+束注入后细胞中大分子的相对含量、构型及其构象变化等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后的样品在3 300 cm-1附近吸收谱带存在明显差异。对照样品的特征峰位为3 300 cm-1,而其他样品中除了注入5×1014 N+·cm-2外,红外吸收峰均向长波数方向移动,真空2×1015 N+·cm-2样品的频移尤为明显至3 420 cm-1处。(2)与对照样品相比较,各处理样品的1 378 cm-1处吸收峰峰位均向长波数方向频移。(3)处理样品相对于对照样品而言,2 360 cm-1处吸收峰均向长波数方向移动。该结果说明低能离子注入处理可以引起细胞中核酸、蛋白的含量和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909.
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多层组织血氧饱和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博  魏蔚  龚敏  王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1):2922-2925
利用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生物组织血氧饱和状态,是一种极富研究和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在临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但常规临床检测应用于指端仅反映局部血氧饱和度信息,在使用中具有局限性,信号的可信度也存在质疑.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反射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检测生物多层组织氧合状况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入射光强以适应解剖学中生物组织多层结构的检测.应用该方法针对手指结构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入射光强的改变,反映血氧饱和状态的光电脉搏波信号有显著变化.结合手指解剖学分析表明,光电脉搏波信号的变化与手指的多层面组织结构相对应,反映不同层面血氧饱和状态.这一特点表明,通过此法可以针对生物组织的多层结构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10.
Transition metal phosphide(TMP) based electrocatalysts possessing special cryst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attract broad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atalysis.Immense effort is made to optimize TMP catalysts aiming to satisfy the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performance.In this work,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 situ green phosphating strategy and spatial limiting effect of the RuCo precursor is employed to fabricate the ruthenium nanoclusters anchored on cobalt phosphide hollow microspheres(Ru NCs/Co2P HMs).The obtained Ru NCs/Co2P HMs electrocatalysts exhibit high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activity at wide pH ranges,which require an overpotential of 77 mV to achieve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cm2 in 0.5 mol/L H2SO4 and 118 mV in 1.0 mol/L KOH.Besides,the multifunctional Ru NCs/Co2P HMs exhibit goo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 activity with an overpotential of 197 mV to reach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cm2 in 0.5 mol/L H2SO4,which is below that of the commercial RuO2 electrocatalyst(248 mV).A two-electrode electrolyzer is assembled as well,in acid electrolyte,it achieves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cm2 at a voltage of 1.53 V,which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benchmark of precious metal-based electrolyzer(1.58 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