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658篇
化学   1294篇
晶体学   89篇
力学   164篇
综合类   182篇
数学   325篇
物理学   9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是一种20世纪80年代引入临床的新的十一环多肽抗生素.因其毒性小,有较高的选择性,在临床上将其用于脏器移植中抗排异反应的首选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2.
选用7-甲氧基香豆素-3-羧基-N-琥珀酰亚胺酯(MCSE)作为衍生试剂, 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仪器对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和神经紧张素等3种神经肽进行了标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3.
熊忠华  罗德礼  陈琦  郑秀梅 《化学学报》2006,64(22):2235-2240
在有关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U原子和CO分子的各种可能反应通道, 然后采用第一性原理对反应通道上的各物种的几何构型、谐振频率以及总能量进行了计算和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初级和次级反应的稳定产物分别为CUO和(η2-C2)UO2. 提出了最可能反应通道为U原子以C端或侧位进攻CO分子引起反应, 并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了该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4.
Phen-铜(II)-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3个新的SOD模拟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 (1)、[Cu(Phen)(L-Ala)(H2O)]Cl·4H2O (2)、[Cu(Phen)(L-Thr)(H2O)]Cl·2H2O (3) [Phen(1,10-邻菲咯啉)、L-Gln(谷氨酰胺)、L-Ala(丙氨酸)、L-Thr(苏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对这3个配合物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 催化速率常数KQ分别为1.58 × 107 mol-1·L·s-1、5.65 × 107 mol-1·L·s-1、0.83 × 107 mol-1·L·s-1。  相似文献   
105.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策略和色谱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发美  熊志立  鹿秀梅  秦峰  李小芩 《色谱》2006,24(6):537-544
综述了色谱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组学研究策略,以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的一体化,进而从深层次揭示和全面控制中药的内在质量。论述结果表明,现代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是中药质量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6.
通过预水解的二氧化钛(TiO2 )溶胶与丙烯酸树脂共混或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均匀透明的丙烯酸树脂 T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考察了TiO2 溶胶制备方法、聚合物中—COOH官能团含量和杂化材料制备方法对杂化材料结构的影响.索氏抽提实验表明聚合物中的羧酸官能团和无机TiO2 相间发生了交联反应,且随着—COOH官能团含量的增加,交联程度增大.小角X射线散射(SAXS)结果发现,杂化材料中TiO2 为疏松的三维网状结构,且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但这种三维网状结构随着TiO2 溶胶制备中水或酸的用量增加,其致密度增加,尺寸增大.同原位聚合法相比,共混法可制备出更均匀的杂化体系,且TiO2 为单分散.  相似文献   
107.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8.
La2O3助剂对Co/AC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改变稀土助剂La2O3的负载量,考察了La2O3助剂对活性炭负载Co基催化剂(Co/AC)上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 SEM, TPR和CO-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a2O3的加入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产物中甲烷的选择性. 对于15%Co/AC催化剂,加入少量的La2O3(w(La)=0.7%~1.7%)可使CO转化率从27%升高到56%, 甲烷选择性从16.5%下降到7.8%,C5+选择性从55.4%升高到74.7%; 但加入过多的La2O3(w(La)=8.1%~12.4%)时,甲烷选择性反而升高. XRD和SEM结果表明, La2O3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中Co的分散度. TPR和CO-TPD结果表明, La2O3与Co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使催化剂的还原度下降,尤其是La2O3负载量高的催化剂还原度下降更加明显,导致Co/AC催化剂上CO的高温吸附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9.
Fe3+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聚乙烯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Fe3+对其掺杂改性,在室温条件下, 用于固相光催化降解聚乙烯(PE)包装薄膜的研究. 对催化剂和薄膜进行了X衍射分析(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观察. 结果表明, 60 W紫外光辐射240 h后, PE失重为8.43%, 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使PE失重30.66%;用Fe3+掺杂后,0.5%Fe2O3/TiO2、1.0%Fe2O3/TiO2和2.0%Fe2O3/TiO2分别使PE失重35.91%、20.72%和13.30%. 光催化剂加速了PE的失重,碳链的断裂和光氧化腐蚀,在薄膜表面形成大量的坑洞,降解产物中的小分子量的石蜡含量明显增高. Fe3+掺杂有一个最佳量, 0.5%Fe2O3/TiO2光催化降解PE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0.
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蕊  张丽芳  杜建  熊成东 《合成化学》2004,12(6):536-539
以聚乳酸和β-磷酸三钙共混制备了多孔复合支架,并对其孔隙率、降解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减缓支架的降解,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