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8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1470篇
化学   2921篇
晶体学   211篇
力学   338篇
综合类   241篇
数学   624篇
物理学   22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咪唑及2,2′-联吡啶为配体构筑了2种配合物[Zn2(npa)2(Im)4](1)和[Cd2(npa)2(2,2′-bipy)2(H2O)2]·2H2O(2)(npa2-=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Im=咪唑,2,2′-bipy=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2个配合物均为双核分子,具有M2C8O4十四元大环结构。配合物1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3D网络结构,配合物2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2D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2.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无水FeCl3为铁源,聚丙烯酸为稳定剂,通过改变3-氨基丙醇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微球直径和晶粒大小的超顺磁Fe3O4微球。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所得产物为Fe3O4,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微球表面成功包覆聚丙烯酸。微球的大小和组成微球的颗粒粒径分别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的直径随着3-氨基丙醇的用量增加而减小,组成微球的颗粒粒径随着3-氨基丙醇的用量增加而增大。磁性测试表明所制备微球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可望用于其他无机氧化物纳米微球或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3.
本文以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苯乙酮和呋喃甲醛为原料,采用新的路线,6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萘并吡喃类化合物,借助核磁共振、质谱等检测手段对最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反应收率,最后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目标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4.
"中药微量元素数据"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生物甲壳药、矿物药和中成药刊出,其中又细分为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温里祛寒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理血药、补养药、固涩药、化痰止咳药、消导药、熄风镇痛药、养心安神药、芳香开窍药、外用药、驱虫药、各类中药煎煮液。 检测的中药747种,共6 780味。每种药包括药名、学名、科属、部位、产地、元素含量、分析方法和文献来源等8个内容。以表格形式表示。每味药物最多测定38种元素,最少测定4种元素,平均测定17种元素,共展示出的元素数据约12万个。 每一个数据含义非常深刻,如序号为113的黄芩,共测定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云南、四川、河南、吉林、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等50个不同产地黄芩中的20种元素。又如序号为114的猕猴桃,共测定其中花、果、叶、枝、茎、根、皮、汁等8个不同部位中的23种元素。从元素的角度去研究中药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药用功效,很有科研价值和实用意义。还可以用模式识别法去研究微量元素与中药的解表、清热、理气、理血等药性的关系,指导合理用药和配伍,深入研究中药与元素数据的关系,可以发现其中许多意想不到的科学规律。 "数据"所参考的1 036条文献,全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是中国科研人员使用34种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所得的分析测试数据,是研究课题的"数据",有高度的可靠性。对中药进行"解剖"测试,不但测定其"全身"中的元素,还测定其不同"器官"中的元素含量,如人参,既测定全参,又测定人参子、人参叶、人参皮、人参花、人参芦、人参茎、人参果、人参须等8个不同部位的元素含量,用元素功能指导临床用药很有帮助,甚至有些可用替代药,而且用中药治疗的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205.
将天冬氨酸与亮氨酸反应,合成了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PL),通过乙二胺将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Gd-DOTA)连接到PL上,制备了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PL-A2-DOTA-Gd,通过核磁碳谱、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溶血性实验、体外弛豫效率测定以及体内动物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PL-A2-DOTA-Gd的细胞毒性远低于临床应用的造影剂Gd-DOTA,且其弛豫效率(15.3 L/(mmol·s))是Gd-DOTA(5.8 L/(mmol·s))的2.6倍。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PL-A2-DOTA-Gd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对昆明小鼠的肝脏信号的增强效果约为Gd-DOTA的3.1倍,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稳定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06.
肖羽  张琳  曾文珊  陈缵光 《分析试验室》2014,(11):1265-1267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快速分离检测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门冬氨酸鸟氨酸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添加剂、进样时间、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以4 mmol/L M ES-6 mmol/L(L)-His(p H 4.5)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0 k V、进样时间10 s,1 min内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和检测,门冬氨酸鸟氨酸的线性范围为20~200μg/m L,相关系数为0.9990,检出限(S/N=3)为10.0μg/m L,RSD为1.9%,加标回收率为97.6%~101.3%。方法可用于门冬氨酸鸟氨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7.
系统总结了作为柴油车尾气消除反应(NH3-SCR)催化材料的八元环沸石分子筛(CHA, AEI, RTH)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不同方法合成的八元环沸石分子筛在NH3-SCR反应中的性能差异, 并对未来八元环分子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8.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F-T组分(Fe、Co、Ni)改性的KCuZr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加氢合成异丁醇。通过BET、XRD、TEM、XPS、H_2-TPR、CO-TPD以及in-situ DRIFT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F-T组分的加入促进了乙醇和丙醇的形成,但是对异丁醇选择性影响不同。结果表明,Fe促进了催化剂中各组分的分散,活性组分Cu在催化剂表面发生了富集,提高了H_2/CO活化吸附;另外,KFeCuZrO_2的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C_1物种,有利于乙醇和丙醇进一步发生β-加成反应得到异丁醇,而Co和Ni改性的催化剂上缺少足够的C_1物种,因此,异丁醇的选择性并未明显增加。Co的引入对催化剂结构以及Cu的分散影响不大,但是Co改性后催化剂性能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催化剂发生了失活;Ni添加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减小,且催化剂表面Cu/Zr物质的量比也降低到0.19,催化剂粒径增大,Cu-Zr之间相互作用减弱,异丁醇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9.
采用单击热裂解(PY)模式和逸出气体分析(EGA)程序升温两种热裂解模式对红磷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红磷进行分离,根据红磷的特征质谱31,62,93,124及特征丰度比,质谱法分析不同材料中的红磷含量。单击热裂解模式下,材质和添加剂有可能对红磷造成干扰,改进后的EGA热裂解模式能排除红磷检测中材质和添加剂的干扰,并采用改进后的EGA裂解程序测定自制阳性样品中红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裂解温度和气相色谱条件可以有效改善红磷的分析结果,红磷质量浓度在100~50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加标回收率在90.7%~9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3%,定量限为81.27 mg/kg。  相似文献   
210.
为解决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蓝墨云班课为教学平台,利用微课资源,采用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详细介绍了物理化学实验微课的设计、应用及效果分析。教学实践表明,教改后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