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化学   377篇
晶体学   52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87篇
物理学   2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81.
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苹果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用于双向电泳(2-DE)分析的苹果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了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二硫苏糖醇(DTT)/丙酮法、Tris-HCl提取法和改良的Tris-HCl提取法等4种蛋白质提取方法。以7 cm、pH 3~10的线性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胶条作为第一向电泳,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12.5%的分离胶)作为第二向电泳,对提取物进行2-DE分离,采用银染显色。结果表明,上述4种方法在2-DE图谱上分别得到140,215,181和616个蛋白质点。其中以改良的Tris-HCl提取法得到的蛋白质点数最多,且背景清晰、图谱上没有明显的横纵条纹。为了进一步验证改良的Tris-HCl提取法的有效性,用18 cm、pH 3~10的线性IPG胶条和12.5%的分离胶对提取的苹果叶片蛋白质进行2-DE分离,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共检测到455个蛋白质点,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4000~66000范围内,图谱背景清晰,再次证明应用该方法制备的样品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可用于苹果叶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2.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非自治离散时间n种食物链系统,并通过应用一种新的方法,获得了系统持久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3.
采用推广模拟退火算法和Sutton Chen势, 选取fcc[111]结构的Ni纳米线为初始构型, 研究了轴向拉伸对Ni纳米线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拉伸程度的大小对Ni纳米线的结构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拉伸强度的变化, 纳米线结构分别为fcc[111]结构、 (6, 0)型管+中心柱状结构(又为螺旋结构)、 (6, 3) 型管+中心柱状结构、 fcc[110]结构、 过渡结构(为规则结构)和缺陷结构; 从结合能分布来看, 结合能先减小, 再增大, 结合能最小时对应最稳定结构 (6, 0) 型管+中心柱状结构(又为螺旋结构)。 Atomic 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of Ni nanowire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with Sutton Chen potential. The initial structure is face centered cubic [111] structu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ength of the supercell strongly affects the 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of Ni nanowires. fcc [111] structure, (6, 0), (6, 3) nanowires, fcc[110], transition structure and defect structure are found for different wire lengths. And from the analyses of the binding energy, it is found that (6, 0) nanowires (helical structure) is the most stable form.  相似文献   
184.
非晶硅薄膜制备及其晶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磁控溅射法在K9玻璃上沉积了非晶硅(a-Si)膜和a-Si/Al膜,并将其在流动的N2气氛下进行退火.对退火前后的样品进行Raman光谱、XRD和SEM表征和分析.Raman光谱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Si膜的散射峰出现了明显的蓝移,但XRD结果表明薄膜仍为非晶态;而a-Si/Al膜在温度很低时就已经开始晶化.  相似文献   
185.
具有雷达波隐身功能的红外窗口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既高效透过红外光,同时又能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网栅薄膜的基本原理和制备工艺.分析了网栅参数对其光学及电磁性能的影响,推导了金属网栅结构参数对雷达波屏蔽效率和透红外关系式.理论研究表明,金属网栅的周期选择在200~400μm之间,线宽不大于10μm,是较为理想的网栅参数.通过使用光刻和镀膜技术,在红外基片上制作线条宽度小于10μm,周期约350μm的金属网栅.  相似文献   
186.
对电泳液中颜料粒子运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胶体悬浮液作为一种显示用电泳液时的电学性能,分析了电泳颗粒的运动特征;针对目前有些文献中提到的介电泳现象以及利用介电泳现象制成的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介电泳现象在理论上确实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电泳液在显示时介电泳现象都很微弱,很难实现廉价、大面积的无源矩阵驱动;最后以一种电泳液为例测试了其反射谱,从实验角度验证了此结论, 并给出了最佳的驱动参数。  相似文献   
187.
制备了3种结构的器件:A: ITO/SiO2/Alq3/Al, B: ITO/Alq3/SiO2/Al,C: ITO/SiO2/Alq3/SiO2/Al。对于器件AB,在正向偏压(ITO接正极)下才能观察到发光;而对于器件C,在正向和反向偏压下都可以观察到发光。随着电压升高,器件BC产生的蓝色发光相对绿光逐渐增强。这主要是由于SiO2中的加速电子碰撞激发Alq3发光层产生热电子,并与空穴形成电子空穴对,复合产生蓝光;而对于器件A,在反向偏压下被热电子碰撞激发出的空穴与正向偏压下从Al电极进入的电子复合形成激子,产生绿色发光。这些结构的器件发光不但可来源于电子与积累的空穴复合,而且也来自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相似文献   
188.
Stabilities and Electronic Spectra for C78O2 Isom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Functional derivatives of fullerenes have aroused chemists’ interest and monofunctional products are accompanied by difunctional derivatives[1~3]. Diede- rich[1] prepared and detected C70O2 by the FAB mass spectrum. Kalsbeck[2] synthesized C60On (n = 1~4)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C60. Wood[3] investi- gated photolysis of a crude fullerene mixture and obtained C60On (n = 2~5) and C70O2. Menon[4] stu- died the optimized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proper- ties o…  相似文献   
189.
用L-氨基酸和5-[邻-(2-溴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L-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化学分析和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 000~4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相似文献   
190.
从番麻(Agave americana L.)发酵的叶汁中分离得到红光皂甙元(hongguanggenin)、Cantalasaponin-1及一个新的甾体皂苷Agameroside-1. 运用2D NMR技术,包括DQF 1H-1H COS Y,HSQC,HMBC,HSQC-TOCSY,ROESY等技术,首次全归属了3个甾体化合物的氢和碳的化学位移,并总结了红光皂甙元的甙化位移效应,从而修正了文献中部分碳信号归属以及甙元的甙化位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