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56篇 |
免费 | 1419篇 |
国内免费 | 212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760篇 |
晶体学 | 253篇 |
力学 | 583篇 |
综合类 | 237篇 |
数学 | 1097篇 |
物理学 | 33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279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244篇 |
2019年 | 265篇 |
2018年 | 230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192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375篇 |
2013年 | 512篇 |
2012年 | 497篇 |
2011年 | 520篇 |
2010年 | 544篇 |
2009年 | 597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531篇 |
2006年 | 579篇 |
2005年 | 450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332篇 |
2000年 | 356篇 |
1999年 | 20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5篇 |
1959年 | 7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超短超强激光与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背向受激Raman谱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PIC++程序模拟了超短超强脉冲与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背向受激Raman谱。结果证明:在极端相对论条件下,背向受激Raman谱不再是通常所指的弱耦合模式,而进入强耦合模式。频谱加宽,并融合在一起;各谱峰之间的频移不再以等离子体波的频率为间隔,而是小于电子等离子体波的频率。模拟了各种条件下的背向散射Raman谱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密度的提高,背向受激Raman谱的强度也将提高,这与理论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负偏压对磁控溅射Ti膜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加负偏压的方法制备了Ti膜,研究了不同偏压条件对Ti膜沉积速率、密度、生长方式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随着偏压逐渐增大,Ti膜沉积速率分三个阶段变化:0~ -40 V之间沉积速率基本不变; -40~ -80 V之间沉积速率迅速降低;超过-80 V后沉积速率随偏压的下降速度又放缓。Ti膜密度随偏压增加而增大,负偏压为-119.1 V时开始饱和并趋于块体Ti材密度。加负偏压能够抑制Ti膜的柱状生长方式;偏压可以改善Ti膜的表面形貌,对于40 W和100 W的溅射功率,负偏压分别在-100 V和-80 V左右时制备出表面光洁性能较佳的Ti膜。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分析影响变像管性能的主要因素,以提高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动态范围为优化思路,确定了在扫描变像管中荧光屏邻近区域引入等径螺旋电极以产生纵向均匀加速场的优化方案。分析得知,该优化结构可以在几方面改善变像管的性能:增加粒子到达荧光屏的纵向速度、减小粒子通过偏转板与荧光屏之间区域的渡越时间和渡越时间弥散、提高荧光屏的亮度。在横向约束带电粒子束的发散,通过减小空间电荷像差而改善电子光学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另外,附加电极的引入也为降低加速阳极电位和偏转电极电位从而提高偏转系统的灵敏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976.
利用基于Geant4建立起来的针孔成像模型获得了不同偏移量下γ与中子的好事例、能量沉积的比值,并模拟分析了强γ背景对中子针孔成像点扩展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偏移量小于1 cm时,γ与中子的好事例之比、γ与中子的能量沉积峰值之比以及γ与中子的能量沉积总和之比分别在0.40~0.42,0.63~0.65以及0.46~0.49之间;偏移量大于1 cm时,比值下降明显,γ对中子的影响减小。在同一偏移量下,γ射线的点扩展函数的分布范围要比中子的小,两者叠加后所获得的点扩展函数的分布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在一定入射偏移范围内的成像质量优于在针孔中心位置入射时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77.
978.
979.
设计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进行浅层肿瘤临床治疗试验研究中所使用的束流诊断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束流强度监测及保护、剂量测量、扫描波形监测及保护3个部分。系统基于PXI系统及LabVIEW软件,给出了该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从系统建立时的多次测试结果以及实际临床治疗试验研究时的长期运行结果来看,该束流诊断控制系统在控制辐照剂量以及安全保护方面能够满足当前重离子加速器浅层肿瘤临床治疗试验的基本要求,为试验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980.
ICF靶用泡沫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进行导电化处理,研究了ICF靶用泡沫铜的电沉积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境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过程中各阶段泡沫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化学镀后可获得晶粒尺寸小、分布均匀的铜沉积层。电沉积后铜沉积层主要由0.55 μm的小颗粒组成,并且出现突出大颗粒的形貌特征。在氢气氛围下,经700 ℃热处理后,铜颗粒进一步长大,沉积层结晶致密。制备的泡沫铜呈3维网络状结构,分布均匀,密度为0.19 g/cm3,孔径分布为400~600 μm,孔隙率达97.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