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7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9篇 |
晶体学 | 15篇 |
力学 | 86篇 |
综合类 | 62篇 |
数学 | 320篇 |
物理学 | 4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7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麦秆和稻壳生物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热解温度、热解速率以及蒸汽活化温度条件下制备了生物质焦,采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测定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参数。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研究了热解温度、热解速率、活化温度和模拟烟气中SO2和NO浓度等因素对生物质焦吸附SO2和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活化可以显著提高生物质焦的BET比表面积、D-R比表面积、D-R微孔容积和总孔容,降低其平均孔径,并显著增加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对SO2与NO吸附的起始穿透时间和吸附量。快速热解下制得的蒸汽活化焦对SO2和NO的吸附效果优于慢速热解,热解温度为873 K的蒸汽活化焦的吸附性能明显好于热解温度为673与1 073 K的蒸汽活化焦。在973~1 173 K下,随着蒸汽活化温度的提高,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对SO2和NO的吸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模拟烟气中SO2与NO浓度的降低,蒸汽活化生物质焦对SO2与NO吸附的起始穿透时间延长,但相应的SO2和NO吸附量下降。在873 K、快速热解和1 073 K条件下制得的蒸汽活化麦秆焦对SO2和NO吸附量最大,其值分别为109.02和21.77 mg/g。 相似文献
82.
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采集了大亚湾10个采样点春、夏、秋和冬4季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的生物硅(BSi)、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源要素含量与国内外港湾相比属于中等水平;春季BSi、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043%;夏季BSi、TOC、TN、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1%、1.05%、0.37%、0.043%;秋季BSi、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9%、0.038%;冬季BSi、TOC、TN、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84%、0.11%、0.039%。根据TN/TP和TOC/TN比值判断,大亚湾沉积物为磷限制;夏季TOC主要来源于水生有机碳,冬季为混合来源。夏季表层沉积物中BSi、T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夏季各站位TN的含量较冬季要高,反映了夏季较高的硅藻生产力以及较丰富的地表径流。大亚湾大部分采样点TOC和TN的污染基本属于Ⅱ类,TP属于Ⅰ类,可能对底栖生物群落具有一定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3.
84.
A coordination polymer {[Co(N3)2(dps)2]·0.5H2O}n (1) (dps=dipyridin-4-ylsulfane) with one dimensional chains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Complex 1 crystallizes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and has space group P21/c. The CoⅡ ion is six-coordinated and located at a compress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Jahn-Teller effect. The ligand of dps bridges between CoⅡ ions producing the infinite chains of Co…Co along a direction and, interestingly, four pyridyl groups of dps ligands form a propeller-shaped coordination geometry around CoⅡ ion with the same spiral within the chain. These 1D chains are further linked through the hydrogen bonds to generate a 3D supermolecular network. Magnetic studies indicated that complex 1 shows very weak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between CoⅡ ions in low temperature. CCDC: 769596. 相似文献
85.
86.
用毛细管离子分析 (CIA)法 ,采用 10mmol·L- 1咪唑为背景电解质 ,4 0 %甲醇为选择性改性剂 ,在 pH 2 .5、分离电压为 2 5kV、柱温为 2 2℃的电泳条件下 ,采用间接紫外检测 (2 14nm ) ,在5min内测定了人发中铝 ,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87.
有害杂草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紫茎泽兰和水葫芦均属有害杂草,大规模防治的有效方法还未找到,本文分析研究了采自昆明郊区的紫茎泽兰和滇池水域的水葫芦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杂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不同环大小分子筛对钼基分子筛催化剂上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钼基分子筛催化剂,由于不同分子筛的孔道大小及孔道形状不同\r\n,对甲烷芳构化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具有8元环孔道结构的小\r\n孔ERS-7分子筛没有催化活性,说明甲烷的芳构化反应离不开分子筛孔\r\n道的择形作用,较小的孔道中不能生成苯等芳烃.具有10元环孔道结构\r\n的ZSM-5,ZSM-11和ZRP-1三种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由于\r\n其孔道大小及孔道形状的差别在催化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具有1\r\n0元环和12元环孔道结构的MCM-22分子筛,尤其对苯等轻芳烃而言,催\r\n化性能最佳.具有12元环孔道结构的JQX-1以及中孔分子筛SBA-15,\r\n虽然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但活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孔道大小与苯\r\n分子动态直径相近或孔道稍大的分子筛是催化甲烷芳构化反应的良好载\r\n体,孔道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苯和萘等芳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89.
通过高温浸渍法,对多壁纳米碳管进行了氟离子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Lewis酸型催化剂F--SO42-/MWCNTs,并通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进而对多壁纳米碳管经F-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后所出现的结构与催化性能变化的内在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索。以F--SO42-/MWCNTs为催化剂,以甲醇和油酸为原料,对其在应用于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过程中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12:1、催化剂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9%、反应时间为6 h,油酸的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0%。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随着氟元素的加入,提高了SO42-的插层作用效果,从而增加了酸性活性位的数量;此外,S=O键具有电子诱导效应,而F-有强负电性,两者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后形成了F-S键,使S=O的吸电子效应大幅度增强,从而加剧了F--SO42-/MWCNTs催化剂的体系电荷不平衡趋势,导致催化剂中的正电荷过剩,使催化剂中的酸性活性位以Lewis酸为主,有效的避免了单纯磺化反应作用所生成的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位以Brönsted酸型为主,而易在富含水的反应介质中发生水合作用而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0.
The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distance vector (MEDV)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Rosa banksiae Ait, and QSRR model was built up by use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Furthermore, in virtue of variable screening by the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echnique, the QSRR models of 10 and 6 variables and linear retention index (LRI) 10, 7 and 6 varieables were built up by combinating MEDV with the Ultra2 column GC retention time (tR) of 53 volatile components of Rosa Banksiae Air. The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of modeling calculation values of QSRR model were 0.906, 0.906, 0.949, 0.943 and 0.949, respectively. The cross-verification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CV) were 0.903, 0.904, 0.867, 0.901 and 0.90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constructed could provide estimation stability and favorable predic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