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7篇
  免费   986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化学   4433篇
晶体学   319篇
力学   385篇
综合类   160篇
数学   863篇
物理学   28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1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Organic photovoltaic (OPV) cells were fabricated via vacuum vapor deposition with {4-[2-(3-di-cyanomethylidene-5,5-dimethylcyclohexenyl)vinyl]phenyl}di(1-naphthyl)amine (DNP-2CN) as the electron donor, and fullerene (C60)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A thin film (10 nm) of tris(8-quinolinolato)aluminum (Alq3) was adopted as the buffer layer. A device based on this DNP-2CN exhibited an open circuit voltage (Voc) of 370 mV, a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of 0.61 mAocm 2, and a white-ligh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 η) of 0.09% (AM1.5, 75 mW.cm^- 2).  相似文献   
132.
The complex Cu2(μ-dppb)2(μ-Cl)2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CuCl, dppb and (n-Bu)4NCl.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1.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 a=9.939(4)?, b=10.083(6)?, c=14.104(5)?, α=76.46(3)°, β=71.02(2)°, γ=70.87(5)°.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it has a bi-ring structure with a symmetry center at the middle of two Copper atoms. The outer ring is a 14-membered ring of Cu-dppb-Cu-dppb, and the inner ring is a 4-membered ring composed of two Cl- and two Cu(Ⅰ). Investigation of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shows that it exhibits considerable nonlinear absorptive and self-defocusing effect with α2=1.75×10-13m·W-1 and n2=3.19×10-18m2·W-1. CCDC: 193113.  相似文献   
133.
以TX-100/正己醇/环己烷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为媒介,采用反相微乳 共沉淀法制备系列金属掺杂的六铝酸镧催化剂。用BET、XRD进行物性表征, 以甲烷燃烧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合成催化剂的最佳成晶温度可降至1100℃。 LaMx Al12-x O19-α 中M的最佳掺杂数为1(x1)。单金属Mn的存在可以降低甲烷的起燃温度,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单金属Fe掺杂的六铝酸镧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完全转化温度;而Fe、Mn共同掺杂的LaMnFeAl-10O19-α催化剂具有低、高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100h稳定性运转的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9.7%,无失活现象。  相似文献   
134.
A series of ethylene-norbornene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sed using VO (OEt) Cl_2/Al_2Et_3Cl_3 catalytic system and their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1H-NMR, ~1H-~1HCOSY NMR and ~(13)C-NMR. Assignments of NMR spectra were given and discussed indetail.  相似文献   
13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乙二胺为碱性介质,水热法合成了硅铝、硅镧及硅(铝 镧)摩尔比为30的Al-MCM-41、La-MCM-41和Al-La-MCM-41介孔分子筛,通过XRD、IR、NH3-TPD吸附脱附、BET、热分析及CCl4吸附等方法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物性进行了研究,XRD及BET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筛具有典型的六方介孔结构特征及较大的比表面积.NH3-TP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均达到中强酸酸度.将Al-MCM-41、La-MCM-41和Al-La-MCM-41分别用于催化乙氧基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Al-La-MCM-41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Al-La-MCM-41为正辛醇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0.2MPa,n(醇)∶n(环氧乙烷)=1∶3时,正辛醇聚氧乙烯醚产品的收率达92%.  相似文献   
136.
聚氧硫杂蒽树脂固化特性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DSC、TG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聚氧硫杂蒽树脂 (POSPF)的固化特性及其动力学 .结果表明 ,用六次甲基四胺 间二氯苄作固化剂 ,加热至 10 5~ 2 2 5℃能使POSPF树脂固化 ,在固化过程树脂中的活性羟甲基和固化剂参与反应生成亚甲基桥从而形成网状体型结构 ;动态DSC曲线上出现宽的固化放热峰 ,用T β外推法确定其凝胶温度Ti=10 0 0℃、固化温度Tp=181 5℃、后固化温度Tf=2 2 5 7℃ .固化后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失重 5 %时热分解温度高达 4 0 3℃ .  相似文献   
137.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水溶液中α-环糊精(CD 1),β-CD 2,七(2, 6-二-o-甲基)-β-CD 3和γ-CD 4D-、L-、D,L-苯丙氨酸(Phe)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手性或外消旋苯丙氨酸与同一主体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L- >D,L- >D-Phe,各体系的KL/KD值在1.65~3.01之间,给出了较好的异构体分离。但三种形式的苯丙氨酸与这些主体的缔合常数均较小(K< 3×102mol·L-1)。就不同主体而言,K值的次序为:3 >1 >4 >2,并不完全等同于KL/KD的顺序:2 >1 >3 >4。  相似文献   
138.
高温下淀粉的凝胶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凝胶化作用是淀粉及改性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淀粉凝胶化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在其产品中产生了只溶胀但不溶解的颗粒,从而影响了淀粉产品的整体性能。文章初步探讨了淀粉在高温成型过程中凝胶化作用的方式和起因。结果表明,淀粉浆料在高温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凝胶团粒是淀粉不完整的凝胶化作用的结果,足量的水分和高温是形成较多的凝胶化淀粉颗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9.
在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锶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四元W/O型反相微乳液中制备了钛酸锶钡纳米棒, 研究了ω0值(水与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对产品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用TEM, SAED, SEM, EDS和XRD等技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Ba0.7Sr0.3TiO3纳米棒长约500~1200 nm、直径约为50~120 nm; 具有立方相单晶结构. 产品中钡、锶、钛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0.7∶0.3∶1.  相似文献   
140.
邻-甲氧基苯酚和α-,β-环糊精包合现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乐新  王海名  杨燕 《化学学报》2007,65(16):1593-1599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水溶液中邻-甲氧基苯酚(o-Mop)和α-与β-环糊精(CD)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利用Hildebrand-Benesi方程给出了两个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s). 采用半经验PM3方法研究了α-,β-CD和o-Mop及其类似物苯酚(Phe)、丁香酚(Eug)之间的包络作用, 阐述了这些主客体包合作用过程中体系能量随主客体相对位置改变而变化的细节, 据此推断出主-客体包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 计算了包合物的稳定化能(ΔEs).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所选主客体体系而言, 当客体和同一种主体分子作用时, 超分子包合物的ΔEs随着客体分子苯环上取代基团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基于PM3方法优化得到的主-客体包合物在真空中的分子结构和通过实验方法在水溶液中测定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