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5篇 |
免费 | 945篇 |
国内免费 | 139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26篇 |
晶体学 | 197篇 |
力学 | 378篇 |
综合类 | 227篇 |
数学 | 563篇 |
物理学 | 2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54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143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318篇 |
2012年 | 300篇 |
2011年 | 301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370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337篇 |
2006年 | 335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245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205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991.
992.
冲蚀与气蚀复合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改造MCF-30型冲蚀腐蚀试验机,建立了水、沙、气三相流冲蚀磨损试验装置;试验研究了水、沙混合流场中试样的磨损特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三相流冲蚀磨损表面,并借助计算机模拟分析水、沙混合条件下产生气蚀破坏的条件.结果表明: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冲蚀与气蚀的复合磨损模拟试验;形成三相流共同作用下的冲蚀与气蚀复合磨损重要条件为介质中含有较多气体,并且在试样中有气泡溃灭.三相流磨损模拟试验与仿真为进一步开展三相流气蚀与冲蚀磨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基于光学和扫描显微平台,介绍了本研究组在微尺度实验力学检测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检测技术方面涉及显微散斑干涉技术、微标记阵列检测技术、晶粒变形分析技术、光学探针动静态变形分析技术;在检测系统和装置方面介绍了新近开发的双视场薄膜检测系统、散斑微干涉系统、微标记检测平台、AFM和SEM单轴拉伸装置、三维微定位与加载系统、微力传感器及其标定装置、微动平台驱动装置等。探讨了微尺度实验力学检测中的问题和新的检测技术,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和相关装置。 相似文献
994.
在表面微型机械结构的制造过程中,强的毛细相互作用常常使得组成这些结构的微桥、微梁与基底粘附而导致失效。而在微尺度实验中,微桥与微梁又是微尺度材料常数和性能检测的常用的试件样式,如果实验中加载端与被检测的微尺度试件发生毛细粘附,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应用微悬臂梁试件,讨论微梁与基底间的毛细粘附作用,并通过能量原理计算其粘附力的大小和试件几何尺寸、粘附面距离、粘附液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微散斑干涉,检测粘附平衡态时微桥和微梁的粘附力以及由毛细粘附所导致的弯曲变形,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95.
以船用轴流式喷水推进泵为对象,探索了轴流泵参数化设计、水动力性能、静强度和结构声学特征分析的数值途径。轴流泵叶轮采用升力法设计,导叶采用流线法设计,叶片三维造型在NUMECA参数化设计平台中完成。轴流泵水动力性能校核由粘性CFD计算完成,CFD计算同时提取得到叶片分布式水动力载荷。叶片静强度校核由ANSYS有限元计算叶片应力和应变特征完成,应力分析时同时考虑水动力载荷、重力载荷和离心力载荷。叶片结构声学特征分析由NASTRAN有限元计算叶片模态振型和振型频率完成。计算结果表明,轴流泵扬程和功率满足设计指标,效率达87.13%;叶轮叶片形变相对于叶顶间隙来说为极小量,可忽略不计,叶片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小于许用应力,满足静强度要求;叶片前四阶振型特征与分析经验一致,且振型频率远离轴频、叶频及其谐频特征频率,能够避免共振产生。 相似文献
996.
为了了解工业Czochralski炉内硅熔体表面轮型的基本特征,对环形浅池内硅熔体的热毛细-浮力对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硅熔池内径为15 mm,外径为50 mm,深度为3 mm,熔池外壁被加热,内壁被冷却,底部固壁和顶部自由表面均绝热或者允许一个垂直方向的传热。模拟结果表明,当径向温差较小时,熔池内会产生稳定的单胞热毛细-浮力流动,随着温差的增大,流动将转变为三维振荡流动,在熔体自由表面会出现沿周向运动的轮型,小的垂直方向的热流密度(3W/cm2)对这种振荡流动没有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流动和温度波动的特征,并确定了振荡流动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997.
应用复变函数方法,通过构造复函数形式的特解序列,从理论上研究了顶端受集中力偶的双材料平面界面接合楔体的应力场,给出了相应的经典解,发现其存在一次和二次佯谬,相应的应力具有(Inr)/r2和(In2r)/r2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998.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999.
1000.
陕南公路软弱变质岩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是软弱变质岩分布广泛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加大,软弱变质岩斜坡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陕南316国道早阳-蜀河段的实地调查,归纳了该路段软弱变质岩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总结出顺层滑动、弯曲-倾倒、楔形体滑动、溃曲破坏以及滑移-拉裂5种典型的病害模式,并对每种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实例分析,从而为边坡成灾预警和选择经济有效的治理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