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3篇
  免费   3911篇
  国内免费   7245篇
化学   13192篇
晶体学   987篇
力学   1305篇
综合类   880篇
数学   3020篇
物理学   911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420篇
  2012年   1363篇
  2011年   1496篇
  2010年   1509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965篇
  2007年   1698篇
  2006年   1664篇
  2005年   1418篇
  2004年   1163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962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A new nickel(Ⅱ)-dicyanamide compound, [Ni(dca)2(en)]n (1) (dca=dicyanamide anion, [N(CN)2]-); en=ethylene diam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0.694 3(1) nm, b=1.041 5(2) nm, c=1.4132(2) nm, and β=90.381°, Z=4, V=1.011 0(3) nm3. In this compound, the adjacent nickel atoms are connected by dca all in μ1,5-bridging mode to form ladder-like units, which are linked with double dca bridges to generate a regular infinite stair-like structure. Temperature-dependen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as also characterized for this compound. CCDC: 208276.  相似文献   
232.
裴文  沈忱  莫峻  许孝良 《有机化学》2007,27(5):653-655
利用Heck反应, 在离子液体、金属钯或镍、碱和膦配体反应体系中, 由卤代萘与烯丙醇反应, 制得了高收率和高选择性的2-取代萘烯丙醇化合物. 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操作简单、反应体系可循环使用. 并讨论了醋酸镍替代醋酸钯、不同膦配体、溶剂及碱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33.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are used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gemini surfactant of ethyl-α,ω-bis(do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12C2C12) and 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DTAB)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systems,t 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are both 28 wt.%, and other conditions are also the same. After reaching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the radial distributions functions (RDF) and the mean squared displacement (MSD)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C12C2C12 surfactant is higher than DTAB surfactant.  相似文献   
234.
硫氰酸根的结构为N≡C-S-,其两端的N原子和S原子分别有一对和三对孤对电子,因此,硫氰酸根可采用多种不同的配位模式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硫氰酸根可作为单齿配体与一个金属离子配位,形成M-SCN或M-NCS的单核配合物,也可以作为桥联配体同时与两个、三个甚至四个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多核配合物犤1~3犦;另一方面,硫氰酸根是一个具有一定共轭性的偶极子,可传递磁相作用。因此,选择硫氰酸根作为桥联配体,将多个顺磁金属离子桥联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结构的多核金属配合物分子,并研究它们的磁性已成为分子磁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35.
在Na_2O-1.6-C_6H_(14)N_2-SiO_2-TiO_2-H_2O体系中首次用快速动态法和静态法合成了TiZSM-48型分子筛,考察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晶化动力学。利用XRD、IR、XPS、SEM、DRS、TG-DTA等测试手段对TiZSM-48型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动态法合成比静态法合成快得多,且样品的晶粒较小。热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样品热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36.
孟祥茹  徐虹  潘彦  侯红卫 《结构化学》2003,22(3):359-362
采用水热法用Ni(NO3)26H2O和异烟酸制备出了一种新的由配合物形成的三维超分子体系—[Ni(C6H4O2N)2(H2O)4],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 所得晶胞参数为: a = 6.9228(4), b = 9.6664(19),c = 6.322(1) , a = 96.86(3), b = 113.33(3), g = 110.35(3)°, V = 347.6(1) 3, Z = 1, Mr = 374.98, Dc = 1.791 g/cm3, F(000) = 194, m = 1.443 mm-1。用1362个可观察的 (I > 2s(I))衍射点,修正123个结构参数, 最终偏离因子R = 0.0444,wR = 0.1271。在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Ni(C6H4O2N)2(H2O)4]中,Ni处于1个稍微拉长的八面体的中心; 各个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OH…O相互连接,形成了无限伸展的具有层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另外,从差热及热重曲线可以看出,该化合物加热到154 ℃时开始分解, 首先失去4个H2O,再失去2个异烟酸根,最后残余物为NiO。  相似文献   
237.
利用水热法首次合成了具有两种配位环境Cd原子的新型杂多蓝化合物[NH3(CH2)2NH3]5[Cd(H2O)][CdMoV12O30(HPO4)6(H2PO4)2]·5H2O.通过元素分析、ICP、TG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组成,使用IR和EPR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N2吸附脱附测定了比表面积和孔径,为催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该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00 2(2)nm,b=1.465 1(3)nm,c=2.119 2(4)nm,V=3.5642(12)nm3,β=83.01(3)°,Z=2,F(000)=293 2,R1=0.0300,wR3=0.071 6.  相似文献   
238.
采用氧化铝模板结合交流电沉积技术制备纯银纳米线, 然后通过化学还原方法, 并控制加入的金盐的量, 在已制备好的银线表面包裹不同厚度的金壳层, 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AgAu复合纳米线. 采用电子显微镜(SEM, TEM)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该复合结构纳米线进行相关表征, 纳米线的表面形貌与加入的金盐的量有关. 以苯硫酚(TP)和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 研究了此类复合纳米线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并以PATP在金银纳米线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差别为探针, 表征了复合纳米线表面金的包裹程度, 结果表明一定厚度的包裹程度可制备无针孔效应的核壳结构金银复合纳米线.  相似文献   
239.
为了获得表面平整的定向纳米碳管,通过化学及物理的方法将纳米碳管膜进行反转,使其原来的AAO模板底面成为新的表面,用溶液逐步去除表面的铝和氧化铝后,获得了平整的定向纳米碳管膜表面,从而可将其作为工作面使用. 还比较了5%NaOH和6%H3PO4+1.8%H2CrO4溶液去除氧化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0.
复合Fe2O3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微球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复合有机、无机粒子的高分子微球及其特殊性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1].获得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方法很多,如在无机粒子存在下的乳液或无皂乳液聚会[2,3],通过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在粒子表面形成胶囊化层[4]以及共沉淀法等[5].这些无机粒子包括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铝及氧化硅等.Haga等[6]增发现包覆在聚合物粒子中的CdS与其本体的光电性质不同;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可以在基片上被组装成二维乃至三维有序的结构[7].这为信息存储、立体印刷等领域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将无机粒子与聚合物复合成为功能化粒子是一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