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6篇
  免费   2019篇
  国内免费   1676篇
化学   9760篇
晶体学   173篇
力学   955篇
综合类   118篇
数学   1678篇
物理学   502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947篇
  2012年   1073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787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在细胞色素C催化下,吡啰红B与青蒿素反应导致荧光降低,细胞色素C与青蒿素的反应为酶-底物模型。动力学研究表明,稳态催化速率依赖于酶和底物浓度,催化常数Km、Vm ax及Kcat分别为3.3×10-5mol/L,5.4×10-6mol.L-1.s-1和13.5 s-1,催化活性受去活化剂和乙醇抑制。在pH 5.3、25℃及7.6×10-7mol/L的细胞色素C催化条件下,荧光降低值ΔF(F0-F)与青蒿素浓度在7.1×10-8~1.1×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2×10-9mol/L;加标回收率为96.3%~106.8%。方法已用于测定血浆和尿液介质中的微量青蒿素。  相似文献   
932.
黄芪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黄芪中铜、锌、铁、镁、钙和铬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芪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4.0%~74.4%,浸留比在79·4%~293.8%,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可溶态中铬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114.6%,铜、锌、铁、镁、钙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3.7%~43.5%。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8%~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933.
低压供热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和节能降耗等优势,因而成为石化稠油长输管线、风力发电叶片冬季防覆冰和室内供暖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低压供热涂层材料,研究不同碳功能填料对涂层发热速率、发热功率及最高发热温度的影响规律,并揭示石墨烯和碳纤维对提升涂层材料热性能的协同作用。其中石墨烯纳米片的还原程度对材料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降低其表面官能团密度对提升涂层供热特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官能团密度过低会导致石墨烯纳米片的团聚现象,引起涂层发热不均匀。加入适量碳纤维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均匀分散性,提升发热速率。优化石墨烯纳米片和碳纤维的比例后,采用24V电压驱动时,涂层材料的发热速率达到7.1℃·s-1,功率密度为800W·m-2,最高发热温度为124℃。  相似文献   
934.
提出的透过率起伏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新的颗粒测量方法。采用一细小光束照射匀速流动的颗粒系统,通过采集透射光起伏信号,经统计处理得到透过率的平均值与起伏谱。通过求解逆问题,从透过率的起伏谱中得到颗粒粒径分布信息,再结合透过率的平均值得到颗粒的体积分数信息。给出了关于单层颗粒透过率的平均值与起伏谱的理论表达式,并推广到三维单分散和多分散的颗粒系统。对粒径在32~425μm内的稀薄颗粒系进行了部分实验测试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同时对颗粒粒径分布和体积分数进行有效测量。  相似文献   
935.
单极型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互调失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池灏  章献民  沈林放 《光学学报》2006,26(11):619-1622
针对单极型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在Radio over Fiber(RoF)和副载波复用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输入两路射频信号的情形,给出了电光调制器互调失真的严格通用解析解。该解析解可用于表示任意阶的互调失真项和谐波项。数值结果表明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调制器的三阶互调失真与调制器偏置相移无关,只与输入射频信号的调制系数有关,并且当外加偏置电压等于调制器的半波电压时,只存在偶数阶的失真项。根据该解析解,可方便地设计模拟光通信系统,精确地预计外调制器的非线性特征,优化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36.
常丽萍  沈卫星  林尊琪 《光学学报》2006,26(11):676-1680
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采用泽尼克多项式拟合干涉波前的算法,该算法直接从线性方程组入手,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分解,在求解逆矩阵的过程中,采用阈值法对奇异值的倒数进行非常规的置换(∞→0),可直接得到系数向量。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格拉姆施密特正交法,该算法可首先通过求解条件数判断线性方程矩阵是否奇异,对于解决病态方程组或奇异矩阵的最小二乘问题,有很好的稳定性,避免了由最小二乘构造的法方程组出现病态而引入的计算误差,且易于编程。  相似文献   
937.
在考虑相对论和有质动力非线性以及全局电量守衡的前提下,分析了强激光在冷等离子体窄通道中稳定传播的情况。采用较为简化的二维理论模型,给出了描述激光和通道横向结构的解,对不同通道宽度、通道密度、激光强度和电磁模式等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对激光在等离子体通道中传播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存在预通道的情况下,当等离子体通道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很多时(例如20倍临界密度),即使是在激光波长量级的通道中,激光仍然可以传播。通道越宽,等离子体密度越小;激光强度越大越容易传播。在同样的通道和传输情况下,TE0模传输所需要的激光强度比TE1模要小。  相似文献   
938.
双缺陷模一维光子晶体的双光子吸收增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制备了具有762 nm和800 nm双缺陷模的含两个CdS缺陷层的TiO2/SiO2一维光子晶体,运用抽运探测技术测量了其双光子吸收。对于两个缺陷模,双光子吸收均得到很大的增强,其中缺陷模为800nm时的双光子吸收系数307 cm/GW要大于缺陷模为762 nm时的116 cm/GW,分别为单层CdS薄膜的48倍和18倍。这种双光子吸收的增强是由于光局域化导致一维光子晶体缺陷层内的电场强度增大而形成的。通过传输矩阵法计算了一维光子晶体的内部场强,发现800 nm波长光入射时缺陷层内的电场强度要大于762 nm波长光入射时的电场强度值。  相似文献   
939.
杨艳芳  印杰  曹庄琪  沈启舜 《光学学报》2006,26(12):777-1780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通道反射型聚合物电光调制器同时调制不同路光的方法。衰减全反射结构的电光调制器,其每一个衰减全反射(ATR)峰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一个导波共振模式。实验系统中利用衰减全反射导膜峰作为调制通道,使其每一路光路的入射角分别对应于不同导波共振模式的工作角,就可以实现利用单通道的电光调制器同时调制不同路光。提出了三种实现两路光同时调制的模式,并给出了三种模式的调制结果。结果表明,作为调制通道的导模阶数越低,调制效率越高。在832 nm光波波长下,采用最低阶导模进行调制时可以获得42.9%的调制效率。  相似文献   
940.
Tributylstibine can mediate the olefin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with bromomalonic ester and with dibromomalonic ester. An initial halophilic attack of tributylstibine on the bromine of bromomalonic or dibromomalonic ester forming an ion pair of bromotributylstibonium cation and malonic (A) or bromomalonic ester carbanion (B) , respectively, is proposed. These ion pairs react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to achieve subsequent olefination. Alternatively, 2 equiv of A collapse, with elimination of malonic ester, to form stiborane D , and the ion pair B reacts with another equivalent of tributylstibine to form stiborane D. This last undergoes a Wittig-type reaction with carbonyl compound to achieve olef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