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化学   37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35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ased on Glauber Multiple Scattering Theory, high-energy proton elastic scattering on halo-like nucleus ^13C is studied in a single nucleon wave function with low angular momentum configurations. A grea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s obtained an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clearly shows that 13U has a neutron halo-like structure.Then,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nuclear halo phenomena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nuclear short-range correlations. Our conclnsion shows ttiat the origin of nuclear halo-like phenomena originates from short range nuclear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4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具有zigzag边界的石墨烯量子点,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石墨烯量子点的基态都是具有磁性的自旋三重态.其磁性一方面来源于zigzag边界上占有凸出位置的碳原子,另一方面来源于带有孤对电子的碳原子.从整体上看,除6b结构外,其他结构的能隙随着苯环数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附加电荷却使体系能隙明显减小.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能隙为3.83 eV的由六个苯环排列成的三角形结构进行了激发态的计算,发现第十七激发态强度最大,能量为3.93 eV,对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磁性 能隙 激发态  相似文献   
43.
理论研究表明,在基于光子晶体的耦合腔波导中,杂质带的色散性质取决于相邻缺陷间局域电磁场的特性,而非缺陷间距离的大小.在第一布里渊区中出现的杂质带的反常色散实际上是能带折叠的结果.通过计算结构的有效折射率,证实了杂质带色散是正常色散.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反常色散 耦合腔 杂质带  相似文献   
44.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在催化、化学吸附、磁性和电子导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1,2]. 通过过渡金属离子和特殊的有机配体之间的反应, 一系列具有独特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已被合成出来. 多齿有机配体可螯合两个或多个金属离子, 这些金属离子之间存在良好的电子交换[3], 可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的配位聚合物. 均苯三甲酸和均苯四甲酸都是良好的桥连多齿配体, Chui等采用均苯三甲酸合成了具有吸附作用的大孔道的[Cu3(tma)2(H2O)]n[4] (tma=benzene-1,3,5-tricarb-oxylate)三维配位聚合物, 并且[Ni(C12H3ON6O2)]3(tma)*H2O[5], [M(tma)2]*12H2O(M=Co,Ni,Zn)[6], Na2[Co(H2O)6(bta)]*4H2O[7] (bta=benzene-1,2,4,5-tetracarboxylate)和[Co(phen)(md)][8] (phen=1,10-phenanthroline, md=benzene-1,3-dicarboxylate)等配位聚合物也先后被合成出来.  相似文献   
45.
通过荧光光谱、动/静态激光光散射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自组装行为及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四酸乙二酯双磺酸盐(DMES-14))对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HAPAM在溶液中能够通过自组装形成疏水微区,表现出芘的发射光谱中第一振动峰(373nm)与第三振动峰(383nm)的荧光强度之比(I1/I3)值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当聚合物HAPAM浓度(CP)达到一定值后,I1/I3值不再变化;当加入表面活性剂时,HAPAM能够与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混合胶束,在聚合物浓度一定时,I1/I3值随表面活性剂浓度(CS)的增大急速下降,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30mg·L-1时,I1/I3值趋于恒定;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中聚集体的聚集数随HAPAM浓度的增大出现先下降再增加的过程;一定量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对HAPAM分子间的缔合起促进作用,过量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对HAPAM分子间的缔合起抑制作用,使HAPAM的表观重均分子量(Mw,a)、均方根回转半径()和流体力学半径()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HAPAM的/比值则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表明HAPAM分子链段变得相对舒展.  相似文献   
46.
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醇三元共聚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原料,通过控制VA的水解程度制得一系列不同组成的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醇三元共聚物.研究表明:随水解程度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性越来越好.在一定水解度范围内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47.
杂原子Y分子筛的二次合成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液-固相同晶取代反应制备了骨架含Ga的Y型分子筛, 并对其吸附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室温, 空速为7 h−1的条件下, 镓化Y型分子筛([Ga]AlY)处理噻吩、四氢噻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正壬烷溶液(硫含量500 μg•g−1), 每克吸附剂吸附硫的量分别为7.7、17.4、14.5 mg.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计算各分子中硫原子上的电荷数, 噻吩中硫原子的电荷数为−0.159, 而4,6-DMDBT和四氢噻吩分别为−0.214、0.298. 四氢噻吩和4, 6-DMDBT中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大于噻吩中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 这就使得四氢噻吩和4,6-DMDBT中的硫原子与吸附位间的作用会远大于噻吩中的硫原子与吸附位间的作用, 吸附容量必然会大很多. 采用[Ga]AlY处理抚顺石油二厂的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299 μg•g−1), 每克吸附剂处理2.1 mL汽油时, 处理后汽油的硫含量为54.8 μg•g−1, 说明[Ga]AlY对汽油脱硫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粒. 作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3-氯丙酸, 首先与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微粒表面的部分油酸置换, 然后在Fe3O4纳米微粒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用TEM, FTIR, XRD和DSC表征. 磁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粒仍具有超顺磁性, 但由于聚合物的存在, 其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9.
吸附脱硫方法以其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黏土材料等汽油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The title compound, [Zn(NDC)(2,2'-bipy)]n (NDC = 1,5-naphthalenedicarboxylate, 2,2'- bipy = 2,2'-bipy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19.967(4), b = 17.158(3), c = 14.276(3) (A), β = 129.623(5)°, V = 3767.4(12) (A)3, Z = 8, C22H14N2O4Zn, Mr = 435.72, Dc = 1.536 g/cm3, F(000) = 1776, μ(MoKa) = 1.336 mm-1, the final R = 0.0777 and wR = 0.2447 for 2032 observed reflections (Ⅰ> 2σ(Ⅰ)). The Zn(Ⅱ) ion is six-coordinated by two nitrogen and four oxygen atoms in a distort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 NDC ligand has a bis(bridging bi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in the compound. The zinc atoms are linked by carboxylate groups of NDC ligand in bridging mode into a one-dimensional zigzag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