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448篇
化学   866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69篇
物理学   5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The sequence structures of emulsion-processed SBR and solution-processed (by lithium catalyst) SBR were investigated by ~(13)C-NMR spectroscopy. Seventeen peaks within unsaturated carbon region were recorded under the adopt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ssignments for these peaks were made by empirical-parameter-evalu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02.
103.
羟自由基在电极电解过程中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电解过程中产生的·OH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在适当的电解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碱性和高频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比酸性和低频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多.苯酚降解实验结果说明了其极强的氧化性能,在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ssDNA/十八酸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及伏安法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焦奎  张旭志  徐桂云  孙伟 《化学学报》2005,63(12):1100-1104
将石墨粉与十八酸在80 ℃下混合制成表面富含—COOH的基底碳糊电极(SA/CPE), 然后在活化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存在下将ssDNA固定到电极表面制备ssDNA修饰电极(ssDNA/SA/CPE). 以亚甲基蓝(MB)为指示剂, 用循环伏安法对SA/CPE和ssDNA/SA/CPE进行电化学表征, 发现其在ssDNA/SA/CPE上较在SA/CPE上的氧化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分别增大1.9倍和1.7倍, 式电势(Ef)负移8 mV. 把ssDNA/SA/CPE放在互补ssDNA溶液中杂交后, MB的ipaipc较在SA/CPE上分别增大1.0倍和0.8倍, Ef负移18 mV. 用0.5 mol/L 的NaOH溶液冲洗使电极表面杂交而成的dsDNA变性洗脱, MB的伏安信号几乎与在ssDNA/SA/CPE上一样. ipc与SA/CPE上固定的ssDNA质量在1.0×10-7~5.0×10-6 g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2.0×10-9 g (S/N=3). 这种既廉价又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望在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乙酸锌催化作用下1,5-萘二胺与碳酸二甲酯甲氧基羰基化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二水合乙酸锌只有失去两个结晶水变成无水乙酸锌后才能产生催化活性. 无水乙酸锌与1,5-萘二胺形成一个新的配位络合物,该配位络合物是一个适宜的亲核试剂,能与碳酸二甲酯进行亲核反应,生成1,5-萘二胺的甲氧基羰基化产物. 在无水乙酸锌与1,5-萘二胺形成配位络合物的过程中,无水乙酸锌的结构从双齿型转变成单齿型.  相似文献   
106.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硼酸与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宁  叶龙武  麻生明 《有机化学》2004,24(5):472-484
概述了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硼酸与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包括铑催化、镍催化、钯催化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7.
对苯二甲酸柱撑水滑石的组装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备;表征;对苯二甲酸柱撑水滑石的组装及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紫外光谱法选择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以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和十二醇为混合致孔剂,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D-DBTA分子印迹整体聚合物。在优化色谱条件的基础上,25min内基本实现了DBTA消旋体的手性分离,分离度达1.25。对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分析,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色谱分离存在两种不同的热力学过程,且两者与范特霍夫方程能够很好地吻合。在这两种热力学过程的转换温度处,分离因子α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9.
以聚碳酸酯聚氨酯(PCU)为基质材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CU-COC(胆甾醇油烯基碳酸酯)和PCU-PPC(丙酰氧丙基纤维素)两种液晶复合膜.对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和复合膜中液晶在PBS溶液中的流失率以及液晶种类和液晶含量对复合膜的溶血率、动态凝血性能和表面蛋白吸附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液晶复合膜的溶血率均低于5%,符合生物材料溶血试验要求;两种复合膜的抗凝血性能均优于相应的基材PCU;与相应的PCU-PPC相比,PCU-COC复合膜的抗凝血性能较好,但PCU-COC复合膜中的COC在PBS溶液中较易流失.  相似文献   
110.
江虹  庞向东  焦凤  蹇飞 《应用化学》2011,28(3):355-360
在NaOH 溶液中,苯唑西林(OXA)能与某些碱性三苯甲烷染料如甲基紫(MV)、乙基紫(EV)和孔雀石绿(MG)结合,使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共振光散射峰分别位于333 nm(MV体系)、342 nm(EV体系)和343 nm(MG体系),苯唑西林的质量浓度在0.080~0.60 mg/L(MV体系)、0.040~0.40 mg/L(EV体系和MG体系)时与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分别为0.064 mg/L(MV体系)、0.024 mg/L(EV体系)和0.013 mg/L(MG体系),其中以孔雀石绿体系最灵敏,以其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用于人血清、人尿及市售药物中苯唑西林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