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8篇
  免费   1993篇
  国内免费   3826篇
化学   7168篇
晶体学   445篇
力学   862篇
综合类   642篇
数学   1659篇
物理学   457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782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887篇
  2006年   904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65年   7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基于生灭过程的生灭演化机理, 将生物繁衍过程描述为有向随机图过程-随机分枝树, 建立了出生率与年龄段有关的生灭分枝树演化模型. 本文研究了任一节点在不同年龄及临死时刻的出度分布、虚出度分布和拟出度分布, 并证明了拟出度过程是随机时刻终止的Poisson过程, 讨论了首生年龄及相对出生年龄的分布, 给出了任一节点成为孤立节点的概率.  相似文献   
942.
推导了准单色光波情况下高斯脉冲伪随机序列偏振度的简洁数学表达式.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偏振度与差分群延迟之间的关系与线路啁啾和光纤色散无关,并且此关系可以由光信号频谱半宽度Δω和分光比γ唯一确定.用10 Gbit/s 7级m序列归零码进行的实验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3.
He-Ne激光在异种间原生质体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32.8nm 12mW的氦氖激光及聚乙二醇(PEG)复合诱导融合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原生质体.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糖化酶产酶能力,对两亲本在融合中采用不同的激光照射时间,选育出的融合子与枯草芽孢杆菌亲本相比,糖化酶酶活提高了2倍,并通过酯酶同工酶谱分析对融合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融合子遗传性状与亲本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传代培养,融合子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4.
胡国进  胡秀霞  聂义友 《光子学报》2007,36(6):1138-1141
以纳米量级金属履带矩形光栅为模型,研究了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的特性.针对TE模的入射光,采用耦合波原理对金属表面的衍射场进行了讨论,并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光栅周期、光栅深度等参量对表面增强的影响以及增强因子随第一级瑞利系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入射光波长为700 nm、光栅周期p=400 nm、 光栅深度d=150 nm、占空比为1/3、入射角度为10°时,获得最大增强,增强因子G可达102.  相似文献   
945.
PIV水下流场测试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豹  宋保维  阮驰  杜晓旭  毛昭勇 《光子学报》2007,36(10):1928-1932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设计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水洞洞体内高速、封闭试验条件的流场测量与显示设备.该系统由光源、成像、图像处理与分析、控制和粒子投放等分系统组成,具有复杂环境下全流场的无接触、无扰动、高准确度测量和显示能力,流场测试误差小于2%,可为水下航行器外形设计及其改进提供相关的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946.
小波域高斯混合模型与中值滤波的混合图像去噪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胡晓东  彭鑫  姚岚 《光子学报》2007,36(12):2381-2385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小波去噪方法并结合中值滤波法对脉冲噪音有较好滤除效果的特点,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含有高斯脉冲混合噪音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该算法采用Matlab语言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去噪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中值滤波或者小波去噪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7.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由于其具有物质"指纹谱"特性,是一种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物质的重要手段,在毒品和爆炸物的无损检测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光谱识别是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现有的光谱识别方法多是依靠手工选取特征后进行机器学习分类,或是通过设置吸收峰阈值门限进行判断.由于一些物质在太赫兹波段内并没...  相似文献   
948.
在停车楼的设计中通常将车辆荷载以活荷载的方式均匀分布到结构上,实际上受车辆随机停放的影响,停车楼结构整体质量中心偏移,一旦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车辆的随机停放可能造成停车楼结构发生扭转破坏.本文在传统减震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车辆活荷载的随机性,并从可靠度的角度验算减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结果表明,相同的减震设计布...  相似文献   
949.
A variety of DNA-based probes are utilized for the detections of multiple analytes and DNA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thriving for recent decades and achieving numerous nanostructures,mainly focusing on DNA morphology modulation and multifunctional systems engineered into to the complicated works.Among the numerous detections,fluorescence method is a non-invasive,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means for varieties of applications,but their emissions are often compromised by the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effect,which weakens their applications.The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AIEgens)are created with non emissive or weakly emissive in a low concentration but emit strong fluorescence in a high concentration with aggregated states.Herein,numerous functionalized AIEgens have been emerged and used for detection and imaging and DNA-modified AIEgen probes are introduced.In this vein,here we report the progress on DNA-modified AIEgen probes in recent years and highlight their conjug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covalent bonding,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of biosensing.Moreover,multiple DNA strands are needed to introduce into the DNA-modified AIEgen probes for more purposes.At the end,some challenges are mentioned to discuss the new trend of DNA-modified AIEgen probes.  相似文献   
950.
根据动态法测量磁电效应的基本原理,优化设计并建立了磁电效应测量系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磁电效应测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测量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参数,对于磁电效应的正确测量十分重要.适当增加线圈长度、减小线圈匝数以及减小交变磁场场强,都是提高磁电效应测量精度、减小测量误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