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1篇
  免费   3413篇
  国内免费   4950篇
化学   12759篇
晶体学   540篇
力学   1322篇
综合类   776篇
数学   2585篇
物理学   783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662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654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963篇
  2014年   1068篇
  2013年   1280篇
  2012年   1383篇
  2011年   1533篇
  2010年   1419篇
  2009年   1316篇
  2008年   1564篇
  2007年   1367篇
  2006年   1309篇
  2005年   1174篇
  2004年   926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906篇
  2001年   811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420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65年   7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1,2-dicyanobenzene with NaN3 in the presence of CuCl2, 2,2′-bipyridine and H2O affords a novel dinuclear copper(II)-ditetrazolate, [Cu(bpy)- (pdtz)]2 (Hpdtz = 5,5′-1,2-phenylene-ditetrazole, bpy = 2,2′-bipyridine). The pdtz ligand is generated in situ through Sharpless 2 3 cycloaddition reaction.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 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8.2096(16), b = 18.580(4), c = 11.838(2) , β = 103.12(3)o, V = 1758.5(6) 3, Z = 2, Mr = 863.83, Dc = 1.631 g/cm3, F(000) = 876 and μ = 1.272 mm-1. In this novel dinuclear structure, the pdtz ligand adopts a peculiar μ2-η1,η2 coordination mode.  相似文献   
92.
对合成的系列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高分子进行端基的羟基化和氯乙酰化两步修饰,使PAMAM最外层接上烷基氯.以修饰产物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引发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聚合得到树枝状PAMAM高分子衍生物,并对其结构用FTIR、1H-NMR和粒径分析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证实此高分子具有温度及pH敏感性.通过对小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表明,此树枝状高分子衍生物通过环境pH值可有效地控制小分子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93.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六种阳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一次进样同时测定水中Li^ ,Na^ , NH4^ ,Mg^2 ,Ca^2 的色谱法条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加标回收率在97.5%-104.0%。在水质分析中运用t检验法,比较了用钙、镁离子浓度计算和传统方法测定的总硬度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
硼酸酯偶联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氮一硼内配位结构的硼酸酯偶联剂,解决了硼酸酯水解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丁氧基等活性基团。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硼酸酯进行了结构表征,讨论了原料配比、合成工艺等对硼酸酯收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对硼酸酯的物理性能、溶解性、水解稳定性及对硼酸铝晶须的表面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硼酸酯偶联剂由于具有氮-硼内配位作用,表现出优良的水解稳定性,并且硼酸酯偶联剂对硼酸铝晶须具有良好的表面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95.
泡沫铅对VRLA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结构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随着36V/42V汽车电源系统的提出,新一轮汽车用电池的竞争不断加剧。从目前情况看,铅酸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廉,使用可靠,原材料来源丰富,铅回收率可高达98%等优点,因此成为电动车电源最实际的选择之一[1]。但作为电动车用电池,需要克服其比能量低、充电接受能力差和负极硫酸盐化等缺点。为此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近报道用铸造多孔体作为敞口铅酸电池的集流体,它的比表面积为14cm2·cm-3,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上升到50%,远高于传统的铸造板栅[2]。在铅酸电池集流体研究领域里另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以R V C(R etic-ulated V i…  相似文献   
96.
二茂铁液晶因其独特的稳定性和易于衍生化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1- 8] 。我们曾经报道过一类单取代二茂铁液晶的合成与介晶性[9] 。这里我们报道另外一类二茂铁单取代液晶 ,并对分子的长度、溴原子取代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合成路线如下 :1 实验部分BruckerACE -2 0 0spectrometer,CDCl3作溶剂。NicoletMagna-IR 5 0 0Spectrometer,SeriesⅡ ,KBr压片。WRS -IA ,CarloErba 1 1 0b。Perkin -Elmer 7Series热分析仪 ,分温速度 1 0℃ /mi…  相似文献   
97.
滂胺天蓝-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 pH2.0~7.0的条件下 ,滂胺天蓝(PSB)与硫酸卡那霉素(KANA)、硫酸庆大霉素(GEN)和硫酸新霉素(NEO)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反应生成蓝色离子缔合物 ,最大显色波长位于686~690nm ,线性范围分别为0~14.0、0~12.5、0~14.0mg/L ,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53×104、1.12×104、1.47×104L/(mol·cm) ;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20~622nm ,线性范围分别为0~14.0、0~12.0、0~14.0mg/L ,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41×104、1.43×104、2.42×104L/(mol·cm) ;当用双波长叠加法测定时 ,ε值分别为2.94×104、2.55×104、3.89×104L/(mol·cm) ;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该法用于市售药物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8.
几种常见水果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几种常见水果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其中榴莲的Mg、Zn、Cu、K含量位于四种水果之首。美国提子中Ca含量最高,芒果中Fe含量最高。以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六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0%-106.5%。连续6次测定样品,变异系数(CV)为0.96%。  相似文献   
99.
A novel cyclic ammonium salt, N,N-dimethylpyrrol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 (P11-BF4),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mallest cyclic structure of P11-BF4 induced high solubility and conductivity in PC, which can easier enter the micropores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occupy more surface area during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
The polypnictide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cations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their uncommon bonding mod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erein,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ummary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rare earth polypnictides, focusing on their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reactivities. The structural stabilizing effects imposed by the electropositive rare earth cations as well as the reducing capability of rare earth precursors in the synthesis of these polypnictide complex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review. We also disscuss in detail the 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coordination modes between rare earth cations and polypnictide clusters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peculiarity of som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