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0篇
  免费   1027篇
  国内免费   1752篇
化学   3645篇
晶体学   230篇
力学   358篇
综合类   174篇
数学   881篇
物理学   27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酚醛型吸附树脂对咖啡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3种自制吸附树脂JDW 1、JDW 2、JDW 3和DuoliteS 761对咖啡因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研究 .结果发现 3种自制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DuoliteS 761 ;在吸附咖啡因的初始阶段 ,即达到 3 2 %~5 1 %平衡吸附百分率时 ,吸附速率数据和半经验速率方程很吻合 ,证实吸附咖啡因是粒扩散控制过程 ;酚醛型吸附树脂等温吸附咖啡因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 ,相关系数在 0 99以上 ,因此 ,酚醛型吸附树脂吸附咖啡因属单分子层吸附 ;用 1mol LHCl和 40 %的甲醇溶液复合使用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2.
合成了开环夹心羰基化合物[2,4-(CH_3)_2C_5H_5]_2GCO,得到了该分子的单晶结构,[2,4-(CH_3)_2C_5H_5]_2TiCO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078(5)nm,b=1.1909(8)nm,c=1.1946(5)nm,b=1.4337(13)nm~3,Z=4,R=0.054。单晶结构表明该分子为平行覆盖型开环夹心化合物,用EHMO方法计算了[2,4-(CH_3)_2C_5H_6]_2TICO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3.
将高能Zn2+注入到CaF2介电基质中,在CaF2的表面下注入Zn2+浓度呈近似高斯分布,通过氧气氛后经热退火形成ZnO量子点.采用MaterialsStudio和Gaussian98W程序,结合实验结果计算分析了CaF2基质中ZnO纳米粒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选取由4个ZnO原胞组成的超晶胞模型计算了ZnO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对ZnO纳米粒子电子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与CaF2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ZnO表面的O与基质中Ca之间的作用,这种作用使ZnO纳米晶体的Fermi能级变窄,带隙相应减小;ZnO纳米粒子表面构型的变化对其本征吸收光谱没有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一种铁矿粉热加工生产工艺中亚铁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在氮气保护下,用盐酸溶出样中的亚铁,在硫磷混酸介质中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并对溶样条件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已成功地应用于氧化催化法生产氧化铁中亚铁的控制分析和成品鉴定。  相似文献   
105.
以4种甲基取代戊二烯基为配体合成了4个过渡金属钒开环夹心羰基配合物[2,4-(CH3)2C5H5]2VCO(I),[2,3-(CH3)2C5H5]VCO(Ⅱ),[2-CH3C5H6]2VCO(Ⅲ)和[3-CH3C5H6]2VCO(Ⅳ),其中Ⅱ,Ⅲ,Ⅳ为新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IR,EPR法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I具有两种晶相。  相似文献   
106.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7.
四川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8和HPV45 E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四川地区2003~2004年收集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DNA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 E6基因扩增, 获得HPV18和45型E6基因. 序列分析发现, 18型三例E6基因有同样的两处同义突变; 45型两例E6基因发生突变, 一例有两处碱基突变, 另一例发生六处碱基突变, 其中两处涉及氨基酸变化, 均位于E6抗原决定簇区. HPV45型E6基因中134位c→t, 157位c→t, 259位g→t和341位t→c的碱基点突变未见报道. 另外, 该地区HPV18和45型突变株之间存在碱基互变,  它们之间的最小差异比野生型HPV18和HPV45之间的差异小4.05%, 该数值比在非洲发现的突变株的要小很多, 该结果支持HPV18和HPV45可能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8.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9.
以4-羟基联苯,4-羟基4’-氰基联苯和手性L-2-甲基丁醇为原料,通过三条路线合成了铁电性液晶中间体4-羟基联苯4’-甲酸-L-2-甲基丁醇酯。5步法(醚化、酰化、溴仿、水解和酯化)总收率35.6%;3步法(酰化、溴仿和酯化)总收率50.7%;而以4-羟基-4'-氰基联苯为原料的一步合成法收率64.4%。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经^1H NN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110.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与原子光谱检测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分析方法从离线/手动操作向在线/自动操作方向转化。流动注射(FI)作为非均匀和非平衡状态下的溶液处理和微量进样技术,是实现上述转化的有力工具。FI可与不同的分离富集和检测手段结合,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实用性。在众多联用技术中,FI—在线分离富集与原子光谱检测联用技术特别受到分析化学界的青睐。这种联用不仅可以克服常规离线操作费时、污染环境和试样/试剂消耗大的缺点,而且可大大提高分析效率,显著改善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进行多种成分同时检测(对ICP—AES,DCP—A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