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1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化学   1837篇
晶体学   108篇
力学   228篇
综合类   179篇
数学   455篇
物理学   167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Fe-Ni 共掺杂 ZnO 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 Fe-Ni 共掺杂 ZnO 光催化剂, 并运用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原子发射光谱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以甲基橙 (MO) 为模型污染物, 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考察了甲基橙初始浓度及其 pH 值, 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对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Ni 共掺杂降低了 ZnO 的结晶度, 并促进了晶粒的长大. 光催化降解反应表明, Fe-Ni 共掺杂显著提高了 ZnO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 当催化剂用量为 0.6 g/L, 经 120 min 紫外光照射时, 可使甲基橙溶液 (10 mg/L) 降解率达到 93.5%. 关键词:铁; 镍; 共掺杂; 氧化锌; 光催化; 甲基橙; 降解  相似文献   
202.
The title compound [Mn(Phen)(p-MBA)2]n(1) was synthesized via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KMnO4 and NaOH with phen and p-methybenzoic acid(p-MBA) in water.The title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nfrared spectra.The crystal of 1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bcn with a = 24.132(1),b = 10.404(0),c = 9.386(0) ,V = 2356.65(13) 3,Z = 4,C28H22MnN2O4,Mr = 505.42,Dc = 1.424 g/cm3,F(000) = 1044 and μ(MoKα) = 0.598 mm-1.The final R = 0.0781 and wR = 0.1363 for 1972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Ⅰ 2σ(Ⅰ) and R = 0.0897 and wR = 0.1420 for all data.X-ray diffraction reveals that the Phen and p-methy benzoic acid ligand link the Mn atoms into a single one-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and extensive intermolecular π-π interactions lead these 1D chains to form a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203.
研究了电解质和pH值对毒死蜱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的影响,表面活性剂采用特殊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DBSCa)(质量比为3:7)复合物,质量分数75%毒死蜱二甲苯溶液为油相。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的加入对表面活性剂作用的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均有显著影响,使上限温度明显下降;随阳离子电解质质量分数增加,上限温度下降;随阴离子电解质价数增加,上限温度先略增加后下降。电解质及其价数对下限温度影响均不大。弱酸性介质有利于扩大体系的透明温度范围,使上限温度达到最大值;而强酸性和强碱性介质,均使体系的上限温度下降。体系下限温度随pH值的增加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204.
选取8个典型的二价金属卟啉MP(M=Ca,Mg,Zn,Cu,Ni,Fe,Co,Mn)与三聚氰胺(L)形成轴向金属配合物(L-MP),应用概念密度泛函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L键合前后对其结构和反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钙的特别不稳定物外,L配体对其余6种MP的结构影响较小,它们有较高的化学势指数和较低的总化学硬度而趋向配体的解离;与铁卟啉能形成最稳定的轴向配合物,电子由配体N原子流向铁,中心铁的亲核Fukui指数值大于体系里其他原子的Fukui指数,且发生符号改变.在这些典型的赤道键合配合物中,金属M、配体N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自然电荷布局以及概念密度泛函指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线性关系.以上结果可为体内三聚氰胺致结石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5.
为规避尾涡威胁,保障飞行安全,研究了飞机尾涡的激光探测技术.介绍了尾涡探测基本原理,给出了激光探测方式设计和探测系统参量选择.基于设计的尾涡激光探测方案,研究了飞机尾涡回波多普勒谱与机型参量、飞行参量以及环境参量间的关系,获得了尾涡的径向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尾涡回波多普勒谱模型,选取最佳尾涡参量估计算法用于尾涡的全面表...  相似文献   
206.
激发态Cs2和H2的电子-振转能级的碰撞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探测技术, 研究了激发态Cs2与H2间的电子-振转能级的碰撞转移。用波长为532 nm和中心波长为716 nm的两束激光同时聚焦到样品池中, 扫描CARS谱确认了H2分子的S支(△v =1, △J=2)仅在v=1, J=4,5及v=2, J=3,4能级上有布居, 用n1、n2、n3、n4分别表示(2,4)、(2,3)、(1,4)及(1,5)上的粒子数密度。从CARS线的峰值得到n2/n1、n3/n1、n4/n1分别为6.34±1.27、3.66±0.73和1.45±0.29。转移能配置到振动、转动和平动的比例分别为0.44、0.06和0.50, 能量主要分配在振动和平动上。在T=523 K和PH2=2.5×103 Pa条件下, 通过求解速率方程组和对时间分辨CARS线轮廓的分析, 得到碰撞转移速率系数k1=(6.0±1.2)×10-14 cm-3s-1和k2=(4.0±0.8)×10-13cm-3 s-1。  相似文献   
207.
李晟  戴连奎 《光散射学报》2011,23(3):188-194
拉曼光谱体现了物质中不同分子基团的振动情况,可以精确地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凭借着这样的优势,拉曼光谱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化工生产、管道传输、生化反应监测等工业在线分析领域.然而,在线拉曼分析很容易受到宇宙射线的干扰.宇宙射线在拉曼谱图上体现为一系列峰宽较窄的尖锐的峰,也被称为spike.这些spike使待测物质的拉...  相似文献   
208.
根据传热理论,建立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有限元模型.选择了4种键合材料(高导热导电银胶、纳米银焊膏,大功率芯片键合胶、Sn70Pb30),4种基板材料(Al2O3、AlN、Al-SiC、铜钼合金).采用ANSYS有限元热分析软件进行了温度场仿真,得到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的最优选择.研究了基板厚度、芯片输出功率及外接...  相似文献   
209.
孙国庆  卜胜利  刘明  戴敏 《光子学报》2011,40(5):652-657
利用二氧化硅和聚苯乙烯非磁性微球掺入铁氧体纯磁流体中,制得了复合磁流体.定性地研究了复合磁流体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双折射与非磁性微球的种类、掺杂浓度以及纯磁流体自身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纯磁流体掺杂等量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其双折射随磁场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同;同一浓度的纯磁流体掺杂不同种类的非磁性微球,对其双折射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210.
受激拉曼激发H2(0,1)基态的Q支得到H2(1,1)能级.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探测技术测量了碰撞能量合并(EP)过程H2(1,1)+H2(1,1)→H2(2,J)+H2(0,J″)及H2(1,1)与H2(1,J)转动能级间的碰撞转移速率系数.扫描CARS谱表明在H2(1,1)能级的碰撞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