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6篇 |
免费 | 650篇 |
国内免费 | 108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846篇 |
晶体学 | 108篇 |
力学 | 239篇 |
综合类 | 179篇 |
数学 | 456篇 |
物理学 | 17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48篇 |
2006年 | 297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1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XAD树脂分组水稻土富里酸组分的脂肪族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准确把握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富里酸的化学性质及结构,将富里酸按一定的性质及构造相似的特征进行细划分,从而减小富里酸的复杂性。该研究以通用缓冲液(pH 2)平衡后的XAD-8树脂能吸附H+型富里酸,利用pH 4.8,pH 7.0,pH 11.0的该通用缓冲液,可将富里酸中亲水性物质按解离程度分离为三种组分,再用水、乙醇将富里酸中的疏水性物质划分为的强、弱两部分。分析各组分的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NMR)的特征,认为在低pH缓冲液溶出的组分中含氧量、羧基含量高于水和乙醇溶出的组分,而脂肪性成分含量则低于水和乙醇溶出的组分,并且脂肪族侧链较短。 相似文献
103.
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酸二氢钾中的汞含量,研究了测定介质及其浓度、重铬酸钾用量、还原剂用量、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7%-104%,相对标准偏差<10%. 相似文献
104.
琥珀是古植物的液态树脂经过多种地质作用后形成的石化树脂。柯巴树脂是形成年代较短且成熟度较低的半石化树脂,其外观与琥珀较为相似。柯巴树脂与琥珀都是天然树脂在石化过程中的产物,两者的化学成分存在过渡、重叠,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导致二者的鉴别有一定难度。近期市场上出现两个产地的柯巴树脂,其中棕红色-棕色的婆罗洲柯巴树脂常被误认为缅甸琥珀,淡金色-金色的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常与波罗的海琥珀混淆,已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为此,以外观相似的婆罗洲柯巴树脂与缅甸琥珀,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与波罗的海琥珀,为研究对象每类选取四块代表性样品,共16块。红外光谱测试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宝石研究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BRUKER TENSOR 27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16次,分辨率为4 cm-1, 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室温。研究结果显示,外观相似的柯巴树脂和琥珀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强度存在可识别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鉴别。婆罗洲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为3 000~2 800 cm-1范围内的4处吸收峰和1 710 cm-1处较强吸收峰,1 730 cm-1处肩峰、887与824 cm-1处弱吸收峰。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为与CC双键相关的3处组合吸收峰、1 697 cm-1处强吸收峰,1 724 cm-1处肩峰和由1 271与1 176 cm-1吸收峰组成的“W 图形”。与婆罗洲柯巴树脂外观相似的缅甸琥珀可以通过3 000~2 800 cm-1范围内的2处吸收峰、1 724 cm-1处强吸收峰、1 300~1 100 cm-1范围内的一个“W图形”进行快速鉴别。与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易混淆的波罗的海琥珀可以通过“波罗的肩”进行快速区分。另外,婆罗洲柯巴树脂R (A1 383 cm-1/A1 464 cm-1)值为0.823~0.860,大于缅甸琥珀0.605~0.643;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R值为0.900~0.985,大于波罗的海琥珀0.704~0.783,该值也可作为区分特征。国内有关琥珀和柯巴树脂的研究主要为气相色谱质谱(GC-MS)划分的Ⅰ类琥珀和柯巴树脂(主要化学成分为半日花烷型双萜化合物的聚合物),柯巴树脂针对新西兰和哥伦比亚这两个产地,缺乏婆罗洲和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该研究对外观相似的婆罗洲柯巴树脂和缅甸琥珀,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和波罗的海琥珀进行红外光谱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婆罗洲和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特征,并为快速区分外观相似的柯巴树脂与琥珀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前人研究,认为红外光谱在不同产地柯巴树脂的分类及外观相似的柯巴树脂和琥珀的快速鉴别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共振激发技术和速度影像法对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采用三步共振激发技术探测光谱,通过前两步固定波长的激光将铕原子激发到4f76p2态上后扫描第三步激光的波长,使得三步激光的能量总和位于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能域附近,从而得到该自电离态的光谱;然后采用速度影像法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探测,经过数据分析得到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的衰变分支比和弹射电子的角分布。不仅从光谱中观察到了强烈的组态相互作用并且确定了部分能态的总角动量,从自电离弹射电子角分布中观察到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复杂的物理机制,还在该能域内观测到了粒子数反转。最后,本文还对孤立实激发技术在探测低n值自电离态光谱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107.
二维交错网格的GAUSS型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auss型求积公式在交错网格的情况下构造了一类不需解Riemann问题的求解二维双曲守恒律的二阶显式Gauss型差分格式,该格式在CFL条件限制下为MmB格式.并将格式推广到二维方程组,进行了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士0.59)×10-14,(1.18士0.53)×10-14和(3.21士1.44)×10-15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士2.96)×10-15和(5.90士2.66)×10-15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9.
金属的冲击温度及熔化温度测量对构建其完全状态方程具有重要意义。简要综述了用于金属冲击温度及熔化温度辐射法测量的一维热传导理想界面模型和非理想界面模型,并着重对模型中明示或隐含的关键假定的合理性、影响金属冲击温度与熔化温度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对实验数据有一个合理的评估。还讨论了求解理想和非理想界面模型一维热传导方程界面温度时所隐含的冲击压缩下热导率不随温度而变、冲击压缩下金属样品/窗口界面辐射的灰体假定,以及窗口材料的透明性、非理想界面模型中表观界面温度的修正、动载条件下金属高压熔化温度的测量、界面的非Flourier热传导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采用辐射法测量大致可以得到冲击温度,在发生熔化的情况下可获得熔化温度,但离精密测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多尺度微扰理论到广义非简谐振子, 得到了一阶经典和量子微扰解. 特别是
我们的量子解在极限条件下能方便地转变为经典解, 并且坐标和动量算符的对易
关系的简化十分自然. 与Taylor级数解相比较, 无论是在经典还是在量子解
中频率移动都出现在各阶振动表达式中, 所以多尺度微扰解是弱耦合非简谐振动的较好解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