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化学   383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61篇
物理学   4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康糖片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由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格列本脲等组成.其中的单组分含量测定方法报道较多,如盐酸小檗碱有分光光度法[1]、薄层色谱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等;黄芩苷有比色法[4]、薄层色谱法[5];格列本脲有高效液相色谱法[6].但同时测定上述3种组分的方法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同时测定上述3种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简单、灵敏、回收率高、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药品的主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苯酚羟化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以水及二氧六环,乙腈为溶剂,研究了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及苯醌绎H2O2分解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以水为溶剂时,有机底物的加入使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上升,氧气的分解量下降;而有机溶剂中,有机底物并不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永生  彭宇 《合成化学》1995,3(4):318-322
用甘草次酸(A)和甘草次酸甲酯(B)还原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1)和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2)。以此为原料进行酰化,合成了十种3-位酯化衍生物,再与碱金属氧化物反应合成了7种盐类衍生物。用IR,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与文献不同的方法,在同一反应中同时得到了2,11-二硫[3.3](3,5)吡啶番、2,11,20-三硫[3.3.3](3,5)吡啶番和2,11,20,29-四硫[3.3.3.3](3,5)吡啶番,通过^1H NMR、MS以及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丰富了吡啶番类化合物和与其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物性上的知识,为这些新型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plasmon-enhanced light emission of rutile TiO_2(110) su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a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We found that the photon emission arises from the inelastic electron tunneling between the STM tip and the conduction band or defect states of TiO_2(110). In contrast to the Au(111) surface, the maximum photon energy as a function of the bias voltage clearly deviates from the linear scaling behavior, suggesting the non-negligible effect of the STM tip on the band structure of TiO_2. By performing differential conductance( dI/dV) measurements, it was revealed that such a devia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tip-induced band bending, but is attributed to the image charge effect of the metal tip, which significantly shifts the band edges of the TiO_2(110) towards the Femi level(E_F) during the tunneling process. This work not only sheds new lights o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lasmon-enhanced light emission of semiconductor surfaces, but also opens up a new avenue for engineering the plasmon-mediate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in molecular an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基于光纤链路的飞秒精度的时钟分布方案。一台被动锁模的光纤飞秒激光器输出的超短脉冲序列作为主时序,通过2 km的普通单模光纤链路分发,利用平衡光学互相关技术探测传输中积累的时钟延迟误差,由光纤拉伸器和步进电机相结合在本地主动补偿,在2 h内的时钟分布稳定度优于10-18,时钟延迟标准差为1.1 fs。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PO43-掺杂和AlF3包覆的协同改性策略制备了P-LNCM@AlF3正极材料(P=PO43- ,LNCM=Li1.2Ni0.13Co0.13Mn0.54O2),提高了LNCM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抑制了界面副反应。其中,大四面体的PO43-聚阴离子掺杂在晶格中抑制了过渡金属离子的迁移,降低体积变化,从而稳定了晶体结构,而且PO43-掺杂能够扩大锂层间距,促进Li+的扩散,从而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此外,AlF3包覆层能抑制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提升界面稳定性。基于以上优势,P-LNCM@AlF3正极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了179.2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循环200圈后仍有161.5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可达90.12%。即使在5C的高电流密度下仍可提供128.8 mAh·g-1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18.
皮革样品经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湿法消解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砷、锑、汞、铅和镉的含量;样品经干法灰化后,用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铬、钴、铜和镍的含量。对各元素的稀释介质、还原剂和仪器工作条件作了详细的叙述。9种元素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分别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砷、锑、铅、钴和镍的检出限(3S/N)为0.5 mg·kg-1,汞、镉和铜的检出限(3S/N)为0.05 mg·kg-1,铬的检出限(3S/N)为5.0 mg·kg-1。应用此法分析了皮革样品,以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9.2%~106%之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备出Ag改性的纳米BiFeO3粒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FESEM、XRD、XPS、FTIR、UV-Vis/DRS等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波长365nm以上的光照下,铁磁性材料的空间选择性光化学反应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谱性质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纳米Ag-BiFeO3粒子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光化学沉积,不仅增强了BiFeO3在200~800nm光照下的响应,而且抑制了光腐蚀现象,提高了BiFeO3的稳定性。在波长大于400nm的光照射12h后单纯纳米BiFeO3粒子对罗丹明B脱色率约为74%,而Ag-BiFeO3复合材料6h后约为90%,并且重复使用3次后光催化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以120种煤样为数据基础,采用布谷鸟算法(CS)优化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建立了CSBP模型对单煤、煤掺添加剂和配煤等3类样本的煤灰变形温度(DT)样本进行预测。模型以煤灰化学成分及其组合参数等13个变量作为输入量,以变形温度(DT)作为输出量。CSBP模型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是单煤、煤掺添加剂还是配煤,CSBP模型较BP模型对煤灰变形温度(DT)的预测都更加精准,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达到了3.11%、4.08%和4.22%。另外,对比3类样本预测结果发现,无论是CSBP模型还是BP模型,相比单煤预测而言,煤掺添加剂及配煤的预测误差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