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2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31篇 |
综合类 | 5篇 |
数学 | 46篇 |
物理学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402.
以岩浆土、凝灰岩和玻璃粉为主要原料,以碳化硅和稻草粉分别为发泡剂和造孔剂制备多孔吸音陶瓷.结合原料热分析结果,运用单因素研究法考查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造孔剂用量、发泡剂用量、样品厚度及显气孔率和孔径对多孔陶瓷材料吸音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超景深显微技术对材料的晶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1150℃、保温时间50 min、发泡剂和造孔剂用量分别为原料质量的1.4;和6;、样品厚度30 mm时制备的材料性能最优,即在200~4000 Hz下材料平均吸音系数为0.34;此外,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第一吸收峰频率由高频向低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03.
为了完成全谱段成像光谱仪的地面辐射标定,设计了一种大口径离轴反射式太阳模拟系统,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空间环境中的太阳辐射。阐述了太阳模拟系统的光学系统参数的计算过程,并运用Lighttools软件完成了光学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根据光学系统的布局和系统的热负荷分布,给出了风冷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运用ICEPAK软件完成了散热系统的仿真验证。测试了太阳模拟系统的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在满足系统散热要求的情况下,最大辐照度达到1.17个太阳常数,辐照不均匀度在辐照面200 mm范围内为1.61%,在辐照面400 mm范围内为3.28%。 相似文献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环F2+uF2上偶长的(1+u)-常循环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环F2+uF2上任意偶长的(1+u)-常循环码的结构,确定了给定偶长度F2+uF2上(1+u)-常循环码的数目.通过Gray映射,得到了F2+uF2上偶长的(1+u)-常循环码的二元象. 相似文献
410.
采用电弧熔炼制备出前驱体Mn-Cu合金,在稀盐酸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制备出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研究了前驱体合金的成分对纳米多孔铜微观结构及Mn的选择性腐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为43%时,其去合金化受到抑制,存在明显的未完全去合金化的岛状结构;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为32%~23%时,可完全去合金化,形成平均孔径尺寸为20~100 nm,平均系带尺寸为30~80 nm,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低至20%时,去合金化后存在大量裂纹,形成纳米颗粒聚集体。纳米多孔铜中存在少量的残余Mn,残余Mn的原子分数随着前驱体合金Mn原子分数的增高而降低。实验表明腐蚀液浓度对纳米多孔铜形貌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