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20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Thomson scattering X-ray sources are compact and affordable facilities that produce short duration, high brightness X-ray pulses enabling new experimental capacities in ultra-fast science studies, and also medical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 facility has been built at the Accelerator Laborato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upgrade is in progres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proposed layout of the upgrade with design parameters by simulation, aiming at high X-ray pulses flux and brightness, and also enabling advanced dynamics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electron be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main subsystem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2.
We present two types of optics for the lattice of a compact storage ring for a Compton X-ray source. The optics design fo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of the storage r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the pulse mode optics, an IBS-suppression scheme i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optics for lower IBS emittance growth rate; as for the steady mode, the method to control momentum compact factor is adopted [Gladkikh P, Phys. Rev. ST Accel. Beams 8, 050702] to  相似文献   
133.
光度法在铬(Ⅵ)测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2006~2009年光度法在铬(Ⅵ)测定中的研究进展.现今测定铬(Ⅵ)的光度法主要包括吸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流动注射光度法和共振光散射光谱法.这2种光度法在铬(Ⅵ)的测定分析中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试剂稳定性差、选择性较差等缺点.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剂消耗量少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随着分析方法的改进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铬(Ⅵ)光度分析方法将逐步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4.
LiFePO_4表面碳包覆方法中碳源的碳化及碳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FePO4材料表面碳包覆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容量和放电性能.但碳包覆所用的碳源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结合笔者实验室工作,分析了不同碳源的碳化过程,并结合碳包覆的工艺,对LiFePO4碳包覆方法中碳源的选择及碳包覆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5.
串联谐振电路在交流电压作用下, 电感箱和电容箱存在损耗电阻, 而通过对串联电路中电阻箱的阻值 R的选择, 可以降低电感箱和电容箱损耗电阻对Q值测量的影响, 从而提高Q值测量的精确度, 甚至在较高频率的 串联谐振电路里也可使Q值测量值和准确值的百分误差E( Q)低于1%  相似文献   
136.
胡峥勇  李善佳  董新荣 《应用化学》2016,33(12):1428-1434
设计合成了一种双核环金属铱,铂配合物二[N,N-2-(2,4-二氟苯基吡啶)C3,N1](吡啶甲酸)合铱(Ⅲ)-C6-[苯基吡啶-C3,N1](吡啶甲酸)合铂(Ⅱ)(FIrPPyPt)。 通过核磁共振仪、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光致发光光谱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配合物FIrPPyPt的紫外-可见吸收位于250~450 nm之间,荧光发射峰位于465和493 nm。 将配合物FIrPPyPt以质量分数1%~8%掺杂到主体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2-(联苯-4-芳基)-5-(4-叔丁基苯)-1,3,4-噁二唑(PBD)(30%)中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电致发光光谱中,显现出铱配合物和铂配合物的特征峰,波峰位于400、500和530 nm蓝绿光区发射区。 该双核配合物用于单掺杂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制作简单、色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等特点,为单掺杂白光发光器件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7.
以廉价的木糖、蔗糖、淀粉和葡甘聚糖为硬模板剂成功合成出含多级孔道的SAPO-34分子筛,采用XRD、BET、SEM、TEM、ICP和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上,研究了糖类硬模板剂对SAPO-34分子筛的结构以及MT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类硬模板剂能够提升SAPO-34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微孔和介孔体积。与常规SAPO-34分子筛相比,多级孔道SAPO-34分子筛的双烯选择性和寿命均高。介孔体积最大、酸量最少、酸性最弱的SAPO-34-z分子筛的寿命最长(130 min),高出常规SAPO-34分子筛(100 min)30%,分子筛寿命从长到短顺序为SAPO-34-z > SAPO-34-h > SAPO-34-d > SAPO-34-m > SAPO-34 > SAPO-34-p。含多级孔道的SAPO-34分子筛的双烯选择性均高于常规SAPO-34分子筛。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大型系统与安全分析软件APROS 对氦冷实验回路(HeCEL-3)进行了包括稳态和瞬态的工况分析,不仅给出了回路设备参数的选取参考值、回路热工参数的分布,而且给出了回路瞬态运行的主要参数变化,为回路的设计和进一步设备调研提供了数据参考。同时,其分析过程和结果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和未来聚变堆冷却回路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9.
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是一类遵循反斯托克斯原理的新型发光材料,具有发光强度高、发光稳定、无组织背景荧光、无光漂白、低毒性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其激发光为红外或者近红外光,活体组织穿透深度高,在生物医学检测、诊断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医学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测手段之一,具有软组织成像质量高、空间分辨率高、无辐射、无损伤等优点,在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于近年来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磁共振影像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介绍磁共振成像机理、磁共振造影剂的构建、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在磁共振医学影像、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我们课题组基于UCNP医学磁共振多模态影像的相关研究进展,对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0.
连接时序分类准则声学建模方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于连接时序分类准则(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的端到端声学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和优化。研究分析了不同声学特征、建模单元以及神经网络结构对CTC声学模型性能的影响,针对CTC模型中blank符号共享导致的建模缺陷提出了建模单元相关的非共享blank方法进行改进,并引入融合建模单元关联信息的模型初始化方法进一步提高CTC模型的性能。在300小时标准英文数据集Switchboard的实验结果显示,结合非共享blank、时延神经网络以及融合建模单元关联信息的初始化方法,CTC声学模型相对于基线系统在词错误率上取得绝对1.1%的下降,同时在训练速度上取得3.3倍的提高,实验结果证明本文针对端到端声学建模提出的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