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20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α凹凸算子的不动点定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二元α凹凸与混合α凹凸算子概念;获得这两类算子的不动点定理,利用它们讨论了三类非线性积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2.
杨复兴  颜占先 《计算物理》1996,13(2):232-236
利用d^8(D4h)全组态混合统一晶场理论对Ni(mpz)4Cl2型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基态零场分裂,顺磁g因子及顺磁磁化率,磁化强度等进行了统一的计算,理论结果与实验一致,从而对Ni(mpz)4Cl2的光,磁性质作了完整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3.
光聚合整体式咖啡因印迹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分离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功能高分子的方法 ,近年来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的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 4 ] .分子印迹技术与微分离方法 (包括微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和芯片分离等 )结合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5,6] .毛细管柱是毛细管电色谱和微柱液相色谱的关键部件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烷基键合硅胶微粒的填充柱 ,存在制备时须烧塞和填充两大困难 ,以及使用时易产生气泡和易折断等缺点 .将含被识别分子 (印迹分子 )、交联剂、溶剂、功能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液注入毛细管 ,经光…  相似文献   
104.
用外加La量:0、50、500、1000μg/g的饲料分组喂养NIH小白鼠,同时饮用含La量:0、25、250、500μg/mL的蒸馏水;喂养三人月后交配,孕鼠妊娠19天后解剖,分析母鼠肝和骨含La量。结果显示:鼠肝、鼠骨中La含量与单纯饲料外加La量线性相关,且鼠骨La量与肝La量之比,随着La剂量的增加从4.43降到1.50,同时每胎妊娠仔鼠数平均值从13.6降到9.5。  相似文献   
105.
ICP-AES法测定猪骨、猪牙中超微量稀土元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P507萃淋树脂预富集分离技术,结合ICP-AES法测定猪骨、猪牙中超微量稀土元素La、Ce、Pr、Nd、Sm、Y。本法排除了基体中Ca、P的干扰,方法检出限为2.0-4.4ng/g,回收率为80%-90%,RSD为3.1%-9.1%,适用于市售猪体内稀土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6.
极性晶体电气石颗粒的电极性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A)、浮选烘干等手段研究了黑色电气石粉体的带电性质.从电气石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中发现,电气石颗粒间存在吸引与排斥;在电子探针研究中,首次直接观察到了电气石颗粒的自发极化产生的电极性.电子束轰击电气石微米颗粒后的显微照片中,轰击区域呈现半明半暗形貌,这种形貌反映了电气石颗粒自发极化的存在.并讨论了电气石颗粒表面电场.  相似文献   
107.
缓冲体系中高热和水热稳定性的MCM-48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令东  刘苏  颜学武  贺鹤勇  李全芝 《化学学报》2005,63(13):1241-1244
利用混合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在缓冲体系中成功地合成出具有高热和水热稳定性的MCM-48介孔材料. 通过XRD, N2吸附-脱附, 29Si MAS NMR和 31P MAS NM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MCM-48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度有序的孔道系统. 样品在空气中于900 ℃下焙烧15 h和在600 ℃ 100%水蒸气下处理8~10 h, 仍能保持良好的立方孔道结构, 显示很高的热稳定性和极好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of the compound films made by implanting n-butylamine/ Rhodamine into the porous silicon films was studied.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ce of PL of the compound films and the dyes were carried out. The PL of the compound films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was measured.  相似文献   
109.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0.
在应用恒电位法电化学聚合吡咯的同时 ,将酪氨酸酶固定在导电聚吡咯膜内 ,制成一种灵敏、稳定的酪氨酸电极 .讨论了溶液 pH值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对酶分子嵌入吡咯膜前后的SEM图和CV曲线进行了分析、比较 .该电极对甲苯酚响应的线性范围为 5 .0× 10 -8~ 1.0× 10 -6mol/L ,最适 pH值为 6 .6 ,酶反应表观上遵循Michaelis_Menten动力学 ,表观米氏常数为 2 .2× 10 -5mol/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