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化学   37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65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211篇
物理学   1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9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本文介绍便器洁具的组成,分析各种进水阀和排水阀中应用的力学原理,并从力学角度比较各种产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2.
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测定法一般有:落体法;复摆法;扭振法.它们都以时间为测定量,再由理论公式求出转动惯量.落体法受阻尼影响较大,实验表明,测量误差>>5%.复摆法要求小摆幅(≤5°),给测试带来不便;如摆幅太大(60°),测量误差也>>5%(46%).扭振法测试转动惯量,阻尼影响很小,振幅影响也远不如复摆法,只要参数选择得当,可保证误差≤5%.  相似文献   
68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塑料导爆管从点火起至稳定爆轰时各个阶段的管内的火焰结构及火焰传播速度,分析了爆轰波的生成过程。高速扫描摄影技术证实了塑料导爆管在电火花引爆下确实存在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并显示出火焰阵面及火焰内部结构的多种变化性。发现,在燃烧阶段有一个暗区存在于火焰之中,并且火焰只是集中在管中心。清楚地观察到管内有气、固二相流动。证实了铝粉的敏化作用。在实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DDT模型及爆轰波结构。  相似文献   
684.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扫描摄影技术研究药柱中爆轰波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不 同长度的药柱端面拍摄扫描照片,并由这组扫描照片绘制药柱中传播的爆轰波波形。  相似文献   
685.
六十年代后期Rizzo和Cruse在弹性力学位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弹性静力学问题的边界积分方程--边界单元法。此法在国外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以往的各种边界积分方程中都包含有奇异积分,方程本身缺乏简单直观的物理意义,影响了此法在工程实 ...  相似文献   
686.
本文详细描述了液体声学透镜的设计、制作和特性以及成象质量。分析了各种透镜结构的优点,用F113液体透镜拍摄了人的手和手臂的照片,看到了许多细节。  相似文献   
687.
688.
以非对称进气双面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两侧叶轮后弯角不同的双面离心压气机在稳定工作范围上存在的差异。通过改变两侧叶轮出口后弯角的大小,平衡两侧叶轮的流量分配,进而延迟工作模式的转变,抑制后方叶轮的提前失速,达到减小双面离心压气机失速流量的效果.首先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总结出了一种求取最佳叶轮组合的方法,其次选择了两侧叶轮后弯角相差20°,10°以及原始对称叶轮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改型方案都能够减小双面离心压气机的失速流量。两侧叶轮后弯角相差10°的叶轮组合方案能够延缓工作模式转变,并使失速流量减小.两侧叶轮的后弯角相差20°则会使得拓稳范围更宽,最终会进入前方叶轮失速状态。  相似文献   
689.
690.
为了发现新型的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根据生物合理设计方法,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结构新颖的3H-吡唑并[3,4-d][1,2,3]三嗪-4-酮衍生物. 利用不同取代的5-氨基-吡唑-4-甲酰氯与取代苯胺反应制得的5-氨基-N-苯基-1H-吡 唑-4-甲酰胺衍生物, 经进一步重氮化得到目标化合物, 并对化合物3f进行衍生化. 所得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原卟啉原氧化酶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讨论了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