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聚乙烯亚胺 钴络合物 (PEI Co)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可逆结合特性及对氧还原电流的影响 .PEI Co络合物溶解于电解质的水溶液中 ,在氧气气氛中络合物与氧结合 ,UV Vis光谱在 310n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 ,并在 2 80nm处观察到等吸光点 .PEI Co络合物与氧结合平衡曲线服从Langmuir行为 ,络合物与氧结合的亲和力 (p50 )为 0 6 6 7kPa .氧与PEI Co加成物的解离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 1 1× 10 5s- 1 ,表明络合物具有快速、可逆的氧结合特性 .在PEI Co络合物存在下 ,氧电极的还原电流显著增加 ,并且随PEI Co络合物的浓度以及气氛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PEI链节 ] [Co]=5 1时 ,氧还原电流达到极大值 ,说明PEI Co络合物与氧形成了结构为 [N5CoⅢ O2 CoⅢ N5]的加成物 .  相似文献   
82.
根据单稀-二烯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支化点对分子量的分布模型,讨论了用凝胶色谱-特性粘数法表征支化聚合物时,支化点对分子量分布和式〔η〕0,b.〔η〕0,1=g0^c中的指数c对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氯乙烯-二烯类单体悬浮合凝胶点前的平均支化度模型。用凝胶点前平均支化度和平均分子量模型拟合实验结果发现:a.新的支化分布模型更合理,且c=0.72;b.悬挂双键活性下降一个数量级;c.对本文样  相似文献   
83.
The bayleyite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_2~5h-P2_1/c with a=6.499(1), b=15.235(5), c=26.513(6), β= 92.92(2)°, Z=4. Intensities of 3430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are collected with diffractometer using MoKα radia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solved by the Patterson method and refined by block least square refinement for positional parameters and isotropic temperature factor of non-hydrogen atoms. The final R factor is 0.038.The result of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discrete [UO_2(CO_3)_3]~(4-) ions and Mg~(2 ) cations are between slab-like units, but they are not in a slablike unit. Its crystal stru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iebigite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Appleman. Complexes and cations between slab-like units and in a slab-like unit are connected by hydrogen bonds formed by water molecules.  相似文献   
84.
6-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以苯胺和3-氯丙酰氯为原料,经环合、硝化、还原、重氮化水解合成目标产物6-羟基-3,4二氢-2(1H)喹琳酮的新方法。此法合成的目标产物产率高,总产率达67%以上。单步产率均在86.5—99.6%之间,反应条件温和。各步产品经MS,1HNMR进行定性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85.
周环反应包括五种类型反应,即电环化和开环反应、环加成反应、σ-迁移反应、螯移变反应和基团转迁反应。这些反应各自的选择规律,在经典著作中均有专述。本文提出立体化学性S(A)这一概念,用它  相似文献   
86.
化学机械抛光中纳米颗粒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朝辉  雒建斌  温诗铸 《物理学报》2005,54(5):2123-2127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是用于获取原子级平面度的有效手 段.目前,CMP的抛光液通常使用纳米级颗粒来加速切除和优化抛光质量.这类流体的流变性 能必须考虑微极性效应的影响.对考虑微极性效应的运动方程的求解,有助于了解CMP的作用 机理.数值模拟表明,微极性将提高抛光液的等效黏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承载能力, 加速材料去除.这在低节距或低转速下尤为明显,体现出其具有尺寸依赖性.通过改变抛光液 中粒子的微极性,用实验研究了微极性效应对CMP中材料去除速率的影响,证明了分析的合 理性.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微极流体 抛光液 流变特性 材料去除速率  相似文献   
87.
在靶场测试领域,触发器主要用于探测弹丸出射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并输出弹丸击发零时刻触发信号,以启动不同的后续弹道测试设备工作,实现多参数的同步。现有触发器易受环境影响,体积较大不易搬运,使用局限性较大。为解决以上局限性,通过研究飞行弹丸在终点弹道段红外辐射特性,选择合适的中波红外探测器,设计中波红外触发器,通过光学结构对中波红外信号聚集,聚焦在PbSe探测器的光敏面上,设计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实现对弹丸的准确探测。经实验验证,该触发器能够在35 m内对弹丸进行有效探测,输出可靠触发信号,探测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8.
王楠林  雒建林  陈根富 《物理》2008,37(6):426-432
文章简要介绍了过渡金属化合物所体现的层展现象和近几年作者所在研究组在几个不同过渡金属化合物系统开展的部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9.
Bernoulli多项式和Euler多项式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给出了 Bernoulli- Euler数之间的关系和 Bernoulli- Euler多项式之间的关系 ,从而深化和补充了有关文献中的相关结果 .  相似文献   
90.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缩放型流道叶栅中从六个不同轴向位置处以不同的质量流量比喷射冷气对叶栅流场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能量损失系数、叶表静压分布、流道内马赫数分布等,结果表明冷气喷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和内伸波的影响是不同的。叶栅性能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冷气喷射导致叶型损失的变化引起的,当冷气从吸力面内伸波作用位置附近及前缘滞止线附近喷射时,冷气与主流的掺混剧烈且持续到叶栅出口处,使得叶栅损失增加;当冷气从压力面和吸力面喉口位置处射流时,叶栅损失减小。在吸力面内伸波反射点附近射流时,由于冷气的滞止作用使得冷气孔前的压力增大,进而减小内伸波前后压差,减弱内伸波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