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化学   18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考察了CPE对MMA/S共聚动力学行为的影响.CPE提高了聚合体系的粘度,使自动加速提前,扩散因素增加,对共聚有阻滞作用.CPE是链转移剂,使MMA/S共聚物分子量降低.CPE对MMA的吸附渗透优于对S的吸附,造成接技部分与非接技部分组成的差异.CPE含量、溶胀时间、转化率、硫酸用量对共聚组成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侧链液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近晶型、席夫碱型、向列型、胆甾型、偶氮苯型、鱼骨型以及光学非线性型几种主要类型的有机硅侧链液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有机硅侧链液晶电流性和离聚物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少量甲基丙烯酸钠(NaMA)存在下单体极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影响.单体极性降低,使粒径减小、聚合速率提高、乳液表面张力和粘度降低、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提高.MM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只呈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两个Tg,MMA/BA比为2∶1~1∶2的MMA/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四个Tg,这是由于粒子外面相对富含OSO-3和COO-基聚合物的亚层溶解了较多的水,使BA向粒子中心扩散,MMA向外扩散,造成组成差异和相分离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vinylidene dichloride (VDC) copolymers with methyl acrylate (MA) ascomonomer (3--12wt%), was prepared by free-radical suspension copolymerization. The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the copolymers to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were measured at1.0 MPa and at 30℃, and those to water vapor were measured at 30℃ and 100% relativehumidity All the VDC/MA copolymers studied are semicrystalline. As the MA contentincreases,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the copolymers to oxygen, carbon dioxide, andwater vapor are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caused by decrease in crystalline fraction andincrease in free volume of VDC/MA copolymers.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制备了核-壳结构的杂化乳胶粒, 并用溶剂将核去除得到杂化空心微胶囊. 但由于此乳液聚合过程十分复杂, 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乳胶粒的微结构有较大不同, 目前尚未见到各反应条件下所得产物微结构的表征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报道. 本文将系统分析在不同反应条下, MPS和St种子乳液聚合过程中, 得到的乳胶粒壳层杂化聚合物的微结构, 并研究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单体及其与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以及该共聚物与氧载体钴卟啉配位复合物的氧结合性能 .共聚物分子量和乙烯基咪唑含量分别由GPC和元素分析方法测定 ,结果为5 0× 10 4 和 2 5mol % .共聚物中的咪唑基与钴卟啉在溶液中配位 ,复合物具有快速、可逆的氧结合特性 .溶剂对复合物的氧结合性能影响较大 ,复合物在四氢呋喃中的氧结合亲合力大于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亲合力  相似文献   
17.
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芘为荧光探针,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为猝灭剂, 以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 根据芘的荧光强度之比I1/I3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的变化, 测定了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TTTA的cmc值, 测定值与表面张力法测定的cmc值一致;当猝灭剂CPC的浓度取0.1~0.3 mmol·L-1范围时, 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TTTA的胶束聚集数. 实验数据表明,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6~10倍cmc时, 胶束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 并用外推法得到CTTTA的临界胶束聚集数.  相似文献   
18.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solid are determined by the electrons near the Fermi energy and their low-lying excitations. Thus, it is crucially important to obtain the band structure near the Fermi energy of a material to understand many novel phenomena that occur, such as high-T_c superconductivity, density waves, and Dirac-type excitations. One important way to determine the Fermi surface topology of a material is from its quantum oscillations in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ubstation at the Synergetic Extreme Condition User Facility(SECUF),with a focus on quantum oscillation measurements, including our motivation, the structure of and the challenges in building the substation, and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9.
研究并建立了洗涤用品中氮川三乙酸盐(NTA)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将洗涤用品样品用超纯水稀释200~500倍,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完全溶解,样品提取液依次过尼龙滤膜和OnGuardII RP固相萃取柱。滤液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分析测定,以IonPac AS11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以KOH溶液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ASRS-400阴离子型抑制电导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8,对氮川三乙酸盐定量限为20 mg/kg,液类洗涤用品在低、中、高3种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90.9%~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1.9%~4.1%;粉类产品在低、中、高3种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9.3%~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4.1%~6.7%;皂类产品在低、中、高3种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96.9%~115.1%,相对标准偏差为2.3%~4.2%。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不同F-T组分(Fe、Co、Ni)改性的KCuZr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加氢合成异丁醇。通过BET、XRD、TEM、XPS、H_2-TPR、CO-TPD以及in-situ DRIFT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F-T组分的加入促进了乙醇和丙醇的形成,但是对异丁醇选择性影响不同。结果表明,Fe促进了催化剂中各组分的分散,活性组分Cu在催化剂表面发生了富集,提高了H_2/CO活化吸附;另外,KFeCuZrO_2的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C_1物种,有利于乙醇和丙醇进一步发生β-加成反应得到异丁醇,而Co和Ni改性的催化剂上缺少足够的C_1物种,因此,异丁醇的选择性并未明显增加。Co的引入对催化剂结构以及Cu的分散影响不大,但是Co改性后催化剂性能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催化剂发生了失活;Ni添加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减小,且催化剂表面Cu/Zr物质的量比也降低到0.19,催化剂粒径增大,Cu-Zr之间相互作用减弱,异丁醇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