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3篇 |
晶体学 | 3篇 |
力学 | 16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9篇 |
物理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水击在管段内形成的驻波场现象,分析了流体内分散相颗粒受到的驻波作用力;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研究了颗粒积聚与分离的机理;考虑到颗粒运动方程的严重刚性而很难进行数值求解,采用相空间和非对称分析方法获得了分散相颗粒的运动轨迹近似解,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水击驻波场中分散相颗粒的受力方程中惯性项对颗粒初始运动速率的影响不可忽略;在水击驻波波节的±λ/4范围内,分散相颗粒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积聚,其运动速度呈对称分布,最大速度出现在3λ/8位置处;随着分散相颗粒粒径和密度等物性参数以及水击驻波的频率和连续相初始速度的增大,颗粒达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呈减小趋势,且连续相的初始速度对颗粒到达波节时间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人口集中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对南昌、鹰潭、景德镇、九江市的主城区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Zn,Pb,Cd,Cr,Ni,Hg,As进行分析测定,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影响,鹰潭市土壤重金属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大,九江市相对较小;②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污染指数P_综为1.673,表明区域内存在轻度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低,环境质量较好;③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该区域除Cd的环境风险指数为中等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轻微,几乎不存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轻,生态风险低,生态环境较好,可较好地容纳人类的发展活动。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自然呼吸状态下高螺距双源CT肺血管造影(CTPA)技术对可疑肺栓塞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影像质量。方
法对54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高螺距组),采用第二代双源CT 行CT肺血管造影(CTPA),患者在自然呼吸下行高螺距CTPA 检查(螺距为3.0,120kV,100mAs,50ml 对比剂);另选前期检查患者54 例作为常规组行常规CTPA 检查(螺距为0.8,120kV,100mAs,80ml对比剂),深吸气后屏气扫描。记录PA 强化程度、图像噪声、信噪比、图像的整体质量、扫描范围内肺动脉分支是否存在对比剂充盈不均和心脏、呼吸运动伪影以及辐射剂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螺距组肺动脉主干(PT)及尖段(S1)肺动脉、后基底段(S10)肺动脉的平均CT 值为(404±104)、(453±119)和(453±119)HU,平均图像背景噪声(11±2)HU,平均检查时间为(0.67±0.09)s,平均辐射剂量为(142±31)mGy cm,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检查图像无呼吸及心脏的运动伪影。肺动脉分支未见完全或部分缺损,所有患者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自然呼吸下状态高螺距双源CTPA 检查能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没有产生呼吸和心脏的运动伪影,且可避免出现瓦氏(Valsalva)呼吸所致的伪影。 相似文献
85.
针对短脉冲高功率热流作用下的薄壁金属导热问题,基于傅里叶导热模型,采用固液耦合计算方法对金属瞬态温度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了液体工质流速及固体材料物性参数对金属温度瞬态响应和分布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响应特性与时间尺度有关,在单次脉冲作用下,在ms量级内热量才能开始通过水侧对流散热散出,25 ms后金属内部温度渐趋平衡;在连续脉冲作用下,金属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一定时间后温度变化达到动态平衡,壁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停止加热后,在2 s内温度逐渐降低至初始状态。提高水的流速和固体壁面热扩散系数均可降低壁面温度,且缩短温度趋衡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86.
87.
近年来,竹红菌素(Hypocrellin A and B,简称HA和HB)及其衍生物在光疗技术上的应用,尤其是在癌症和艾滋病的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8]. 相似文献
88.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p-Si衬底上制备了Bi4-xNdxTi3O12铁电薄膜,研究了Nd掺杂对Bi4-xNdxTi3O12薄膜微观结构、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d掺杂并未改变薄膜的晶格对称性,仍然保持Bi层状钙钛矿结构,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晶粒的生长,使薄膜的晶粒更加细小、均匀,同时能明显改善薄膜的介电、铁电性能.Nd掺杂量x=0.30 ~0.40时,Bi4-xNdxTi3O12薄膜的综合性能较好,其介电常数εr>250,介电损耗tanδ <0.1,剩余极化Pr=20.6 μC/cm2,Ec< 150 kV/cm.Ag/Bi4-xNdxTi3O12/p-Si异质结顺时针回滞的C-V曲线表明该异质结可实现极化存储,其记忆窗口达1.6V.但掺杂量不宜过多,当Nd掺杂量达到0.45以后,薄膜的介电、铁电性能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9.
采用INDO/S方法研究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M(Ⅱ)Pc-PcM(Ⅱ)(M=Cr、Mn、Fe、Co、Ni、Cu、Zn)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当金属离子M(Ⅱ)与酞菁环键合后,其价电子重新布居,从而导致在M=Cr、Mn、Fe、Zn时中心金属离子从酞菁环得到电子;而当M=Co、Ni、Cu时却是中心金属离子向酞菁环转移电子.键合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Ⅱ)Pc-PcM(Ⅱ)分子中,中心金属离子与酞菁环间存在着σ配键、反馈π键和离域π键三种化学键形成,从而在中心金属离子与酞菁环间产生灵活的“电荷呼吸”作用,构成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氧化还原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