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化学   220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3篇
物理学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在空气气氛中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u担载量的CuLaHY分子筛吸附剂, 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通过多晶XRD确定了Cu2+及La3+离子在Y型分子筛笼内的结构与分布, 并测定了分子筛吸附剂在含二苯并噻吩(DBT)的模拟柴油中的吸附脱硫性能. 结果表明, 前驱体CuCl2中的大部分Cu物种与LaHY分子筛进行了离子交换, 进入分子筛笼内, 极少部分Cu物种以CuCl形式高度分散在Y型分子筛的笼中. La3+离子及进入Y型分子筛笼中的部分Cu2+离子处于茁笼的SI'位, 而另一部分Cu2+离子与骨架氧和水分子配位, 并牢固地定位于Y型分子筛超笼中的SII及SIII位上. 处于超笼中SII及SIII位上的Cu2+离子对模拟柴油中的DBT分子具有吸附作用, 成为吸附脱硫的中心. 当模拟柴油中有萘存在时, 与DBT分子会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以N-烯丙基二吡啶甲基胺(Aldpa)和2,2-二(2-吡啶甲胺基)丙酸(Adpa)为配体,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并运用IR,UV,ES-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X-衍射晶体结构表明[(Adpa)Zn(CHCOO)]配合物中锌(Ⅱ)离子采取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紫外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结果显示[(Adpa)Zn(CHCOO)]与ctDNA作用强于[(Aldpa)ZnCl2].用MTT法研究了配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ctDNA作用强的锌配合物抗肿瘤活性较好,二吡啶甲基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影响相应锌(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3.
李斌 《数学通讯》2009,(11):M0002-M0002,2-5
在高中数学里,常常需要通过构造函数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般都没有系统地加以训练,而是散布在解题的过程中.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经常是直接给出了函数,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学生往往感觉到结论来得很突然,对这种方法觉得难以掌握.那么在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该如何去分析、发现、构造出符合题意的函数呢?  相似文献   
84.
2D-C/SiC拉伸损伤的声发射信号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常温拉伸试验,利用声发射(AE)仪在线监测其损伤过程。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AE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D-C/SiC复合材料拉伸过程的损伤模式包括基体开裂、界面层脱粘、层间剥离、纤维断裂以及纤维束断裂等,并得到了各种损伤模式AE信号参数的中心值。通过对不同损伤模式AE累积事件数和累积能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分析,描述了2D-C/SiC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5.
李斌  刘刚  胡秋平  刘钊 《应用光学》2014,35(6):1088-1093
在红外探测器的应用中,常用统计分析、算例验证等方法研究目标成像精确定位问题。鉴于上述方法难以充分阐释物理意义与揭示普遍规律,提出基于能量分布及成像特征的分析方法,针对红外探测目标成像精确定位问题,利用能量分布和数字图像中成像规律,研究像点定位及精度分析。研究了红外目标成像和数字图像特点,建立了定位模型和方法流程;分析了定位误差影响因素,实现了定位结果精度评定;最后结合典型应用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该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分析过程更直观,获取了红外像点定位分析的理论依据,并给出了定位结果的精度水平:通常红外成像应用中,精度优于1/6像元;在成像较大时,精度可达1/10像元以上。该研究结论对红外探测应用中目标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合成了一种新的两亲性环三磷腈衍生物, 该化合物通过自组装能形成具有一定规则孔道的微观结构, 具有包载功能. 采用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产物的结构、 结晶态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 同时测试了其细胞毒性. 用该化合物包载姜黄素及磁性纳米粒子, 获得了具有磁靶向功能的载药体系, 研究了载药体系的结晶态、 微观形貌、 热稳定性及磁学性能, 并阐明了载药机制.  相似文献   
87.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nonlinear theory of helix traveling wave tubes for beamwave interaction.The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re represented as the superposition of azimuthally symmetric waves in a vacuum sheath helix.Coupling impedance is introduced to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equations’ stimulating sources,which makes the theory easier and more flexible to realize.The space charge fields are calculated by electron beam space-charge waves expressed as the superposition solutions of Helmholtz equations.The focusing forces due to either a solenoidal field or a periodic permanent magnetic field is also included.The dynamical equations of electrons are Lorentz equations associ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fields,focusing fields and space-charge fields.The numerically simulated results of a tub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88.
We report an efficient continuous-wave (CW) tunable intra-cavity singly resonant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based on the multi-period periodically poled lithium niobate and using a laser diode (LD) end-pumped CW 1064 nm Nd:YVO4 laser as the pump source. A highly efficiency CW opera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a careful cavity design for mode match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The signal tuning range is 1401-1500 nm obtained by varying the domain period.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2.2 W at 1500 nm is obtained with a 17.1 W 808 nm LD pow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12.9%.  相似文献   
89.
激波驱动下固体颗粒抛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阴影照相技术、高速摄像技术及压力测试手段,实验记录和研究了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的作用及激波作用后固体颗粒群的抛撒和云团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激波与固体颗粒群作用过程中,存在着清晰的激波透射、反射及绕射现象,同时激波强度在作用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固体颗粒抛撒及云团形成过程中,实验发现对同一粒径的颗粒抛撒来说,抛撒的颗粒群质量越大,云团形成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越好,而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群来说,粒径越大,形成的云.团集中性越强.  相似文献   
90.
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干旱胁迫下大豆冠层含水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由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庄稼减产农民利益受损。大豆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一旦水分亏缺将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形态和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大豆品质降低和产量减少。大豆叶片的水分状况可真实地反映植株水分受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程度,因此,大豆冠层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获取成为一种需要。太赫兹辐射在水中的强烈衰减使其成为一种非常灵敏的非接触式探针,可以快速、无损地检测叶片含水量。因此基于太赫兹光谱这一新技术进行大豆冠层叶片含水量的检测研究,用于实时监测田间大豆的健康状况。实验选用中黄13号大豆进行栽培,为尽可能模拟田间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状况,将开花期大豆进行5个不同梯度: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严重干旱胁迫(分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65%,50%,35%,20%)的水分灌溉,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利用人工称重法与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结合将土壤含水量调控到各水分梯度要求。然后,将实验大豆植株运回实验室并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进行样本扫描,每个梯度采集18片冠层叶片,共90个样本,以2∶1的比例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在获取各样本时域光谱数据后,根据Dorney和Duvillaret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光学参数的提取,得到各样本的吸收系数谱以及折射率谱。定性分析了太赫兹时域光谱、吸收系数、折射率随水分胁迫程度不同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降低,时域光谱的峰值呈不断衰减趋势,且均低于空白参考峰值,同时有明显的时间延迟。吸收系数值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折射率值同样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定量研究了时域光谱、吸收系数、折射率光谱数据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对大豆叶片水分差异十分敏感,基于时域光谱最大值和最小值的MLR预测精度最高,预测集相关性(rp)达-0.939 3,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49 5。研究表明太赫兹光谱技术应用于大豆冠层叶片含水量观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为开展大豆冠层含水量信息快速获取,实现科学节水管理与灌溉决策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