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605篇
化学   803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128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331篇
物理学   15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了600℃/700℃/800 ℃/900℃/1000℃五组催化剂焙烧温度和980℃/1050℃/1100℃三组乙炔火焰温度变化对火焰法催化裂解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催化剂焙烧温度和乙炔焰温度对合成产物影响突出,两者均存在致使产量最大的温度工况,但在产物准直度和管径均匀度等方面有些工况的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42.
Ti6A14V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结构和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法,在Na2SiO3-(NaPO3)6-Na3MoO4溶液中制备了Ti6A14V表面氧化物陶瓷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结构、形貌及摩擦学性能,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涂层致密层的硬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磨损表面形貌,用能谱仪分析涂层磨屑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厚约20pm的涂层致密均匀,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相氧化钛组成;涂层致密层的硬度约为13.5GPa;在0.5N低载荷和摩擦循环次数小于2000次条件下,涂层同GCrl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仅为0.18~0.20,较基底Ti6A14V与其对摩的摩擦系数低得多.摩擦过程中较软的GCr15钢球材料向涂层表面转移,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轻微磨粒磨损与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43.
CO是碳氢燃料不完全燃烧的重要产物,常常被作为反应燃烧效率的标志物,燃烧场CO组分浓度的精确测量对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是一种利用物质对激光的特异性吸收,实现对该物质分析和测量的技术,具有非接触、稳定和高灵敏度等优点。针对燃烧场CO浓度低,背景信号干扰强等特点,采用分布反馈式(DFB)激光器搭建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的CO浓度测量系统,通过直接吸收光谱的测量方法实现对高温燃烧场CO浓度测量。利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在所用激光器中心波长的附近选出了常温下谱线强度较为突出,高温下不受其他燃烧产物干扰的第一泛频带R(10)吸收谱线。通过固定光程池对比吸光度的方法标定了OA-ICOS系统的有效光程;通过比较不同扫描频率下吸收谱线的信噪比和线型拟合残差标准差,得到最佳波长扫描频率;通过测量不同浓度CO混合气体的吸收信号分析了系统误差。探究了不同燃烧情况下CH4/Air预混平焰炉上CO的产生情况,根据燃烧场测量区域温度分布情况描述了温度分布不确定度对CO测量结果的影响。当量比为1.0时,在10 ms的测量时间分辨率下,噪声等...  相似文献   
144.
郭福源  王明华 《光学技术》2007,33(6):921-925
在光波导模场分布高斯近似条件下,根据星形光波导耦合器的耦合特性,推导出了基于累加运算和卷积运算近似表达的阵列波导光栅梳状带通滤波器光谱响应效率的函数表达式。给出了阵列波导光栅梳状带通滤波器光谱响应效率曲线的半最大值全宽度和阵列波导光栅梳状带通滤波器的通道中心波长的光谱响应度与器件参数的关系。在输入信号光谱分布高斯近似条件下,给出了阵列波导光栅梳状带通滤波器信号通道传输效率的计算表达式和输入信号光谱宽度对阵列波导光栅梳状带通滤波器信号通道输出特性的影响。给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函数表达式,它们可为快速分析阵列波导光栅梳状带通滤波器的特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5.
郭奇志  谭维翰 《光学学报》2007,27(2):44-349
研究了反常色散介质中脉冲形变对超光速群速度的影响,发现即使光脉冲完全不产生形变群速度仍会超过真空中的光速。但波包的群速度并不等同于信号的传输速度,采用信息论方法,定义了信号的有效传输速度,并用于解释WKD(Wang,Kuzmich,Dogariu)实验。通过计算入射光与出射光信号所携带的信息量,发现由于光的波动衍射及光子散粒噪声的影响,出射光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损失,使得光信号的有效传播速度不会超过真空中的光速。  相似文献   
146.
两个相邻目标对平面波、高斯波束的光散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运华  郭立新  吴振森 《光学学报》2007,27(9):1711-1718
基于等效原理和互易性定理研究了两个靠近目标对平面波、高斯波束的光散射问题,给出了这一复合光散射模型的二阶散射结果。通常一阶散射结果容易求解,但由于耦合效应的复杂性,很难给出二阶散射结果的解析形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互易性定理给出了求解任意相邻介质目标二阶散射场的公式,同时借助等效原理将求解散射场公式中的体积分简化为面积分的形式,从而降低了求解难度。求解了两相邻球形粒子的复合散射场,并将求解结果与应用时域积分方程法求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还讨论了束腰半径、目标位置对散射截面及偏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速率光纤陀螺寻北仪倾斜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喜庆  魏静  王刚  刘伟  韩晓泉 《光子学报》2007,36(12):2342-2345
针对速率光纤陀螺寻北仪,提出了一种倾斜补偿算法.通过采用积分滑动和最小二乘拟合滤波技术,对光纤陀螺和加速度计原始测量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本算法解决了由倾斜角存在影响其寻北准确度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提高光纤陀螺寻北仪的准确度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48.
碳纳米管结构对碳纳米管载Pt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备单、双壁及不同管径的多壁碳纳米管(CNTs)的基础上, 用液相还原法把Pt沉积到单、双壁和管径不同的多壁CNTs上. 发现制得的CNTs载Pt(Pt/CNTs)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随CNTs管径减小而增加. 这归结于管径小的CNTs的比表面积较大, 含氧基团多, 有利于提高Pt粒子分散度, 加上管径小的单壁CNTs具有更高的导电性, 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Pt/CNTs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9.
为了对甲鱼系统性败血症球状病毒(STSSSV)进行快速检测,以抗STSSSV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 Y)为一抗,以羊抗鸡Ig G(HRP-Ig G)为二抗,建立STSSSV检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血凝抑制(HI)实验,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运用ELISA对感染病毒甲鱼的血清、肝脏、粪便、及饲养环境水样进行了STSSSV检测.用ELISA分析了病毒稀释倍数及其2的对数值与OD492nm值间的线性关系,建立STSSSV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ELISA较HI更灵敏,其对STSSSV的检测灵敏度为3.98 ng·m L-1,能够在携带该病毒尚未显症的隐性感染的甲鱼血清和甲鱼粪便与养殖水中检测出STSSSV.ELISA对其他水产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ELISA定量检测限度范围为0.031~4μg·m L-1.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STSSSV的定性、定量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0.
半导体材料中的自旋色心是量子信息处理的理想载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近几年,研究发现碳化硅材料中的双空位、硅空位等色心具有与金刚石中的氮-空位色心相似的性质,而且其荧光处于更有利于光纤传输的红外波段.然而受限于这类色心的荧光强度和谱线宽度,它们在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网络构建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利用光学腔耦合自旋色心实现荧光增强和滤波将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将光纤端面作为腔镜,并与自旋色心耦合可以实现小模式体积的腔耦合,而且天然地避免了需要再次将荧光耦合进光纤而造成损耗的缺点.本文理论计算了耦合碳化硅薄膜的光纤腔的性质和特征.首先通过优化各项参数包括薄膜表面粗糙度、腔镜反射率等,理论分析了存在于光纤腔中的不同模式的特点,以及光纤腔耦合色心的增强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地研究了对开放腔而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振动对腔性质、色心的增强效果以及耦出效率的影响,最终得到在不同振动下的最大增强效果以及对应的耦出透射率.这些结果为今后光纤腔耦合色心的实验设计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指导,为实验的发展和优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