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篇 |
力学 | 12篇 |
数学 | 2篇 |
物理学 | 11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利用颗粒碰撞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几何碰撞率模型,采用Monte—Carlo算法来模拟颗粒之间碰撞,把该算法与求解雷诺应力-概率密度函数模型的有限差分-Monte Carlo算法耦合起来,对轴对称突扩通道内的两相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颗粒碰撞使颗粒的动能和湍动能在三个坐标方向上进行了再分配,从而导致颗粒的动能和湍动能在三个坐标方向上趋于各向同性;另外,由于颗粒碰撞破坏了颗粒-颗粒、颗粒-流体微团之间的速度关联,从而造成颗粒湍动能及两相速度脉动关联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2.
金属有机骨架是一种新型的温室气体CO2吸附材料。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CO2在MOF-5有机链上的6种不同吸附位置及其3种不同构型下的吸附行为。考虑GGA水平下三种不同泛函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比发现GGA/PW91泛函能够较好地计算CO2分子与有机链原子之间的弱范德华力;发现CO2分子与苯环边相交以及与苯环上的碳原子平行是两种吸附能最大的构型;利用Br原子替代苯环上的H原子可以显著增强对CO2分子的吸附能力,为设计具有较高CO2吸附能力的MOFs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用视密度加权平均二阶矩模型模拟旋流两相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视密度加权平均代替时平均,建立了视密度加权平均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方程组(MUSM),其中用体积分数代替了数密度,用颗粒驰豫时间作为封闭两相脉动速度关联方程耗散项的时间尺度,并引入了颗粒视在的气体速度脉动的输运方程。用MUSM模型模拟了旋流数为0.47的气粒两相流动。并和实验结果及时间平均的US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报的两相的轴向和切向速度,轴向和切向脉动速度。此外,MUSM模型可以减少所用方程数,节省计算量。因此视密度加权平均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是一种对时间平均的统一二阶矩模型的改进,今后可以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煤在不同燃烧方式下环烃类化合物排放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煤在燃烧过程中不仅排放大量飞灰、烟尘、重金属、NO。、SO。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同时也排放相当浓度的苯系物、脂环烃、多环芳烃等环烃类有机物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l‘-’l。特别是PAH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并主要产生于煤的不完全燃烧过程。因此研究煤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环烃类物质的一般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其排放的有效方法打下基础,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曾用美国HP公司色谱/质谱/红外三联仪系统研究了原煤二氯甲烷浸取液中和原煤在自制小型试验台架上燃烧排放烟气富集液中环烃类化合物分布特… 相似文献
108.
1引言煤燃烧过程中特别是流化床中为了减少SOZ的排放,一般采用向炉内加入石灰石等添加物的方法。这些添加物质的存在,使挥发分含氮物质的氧化机理异于纯单相氧化。因此研究钙基脱硫剂(CaCO。)及其生成物(CaSO。、煤灰)对NH。和HCN的多相氧化有助于了解实际锅炉煤燃烧过程中脱硫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Lin[‘]研究了石灰石和CaSO。对NH。氧化的影响。发现石灰石对NH。氧化生成NO具有相当大的催化作用,可使NH3MNO的转化率达65%,而C3SO4存在和空管时NH3氧化结果一致,表明CaSO。对NHa无氧化作用。IisJ‘」在研究Ca…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