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5篇 |
晶体学 | 7篇 |
力学 | 9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34篇 |
物理学 | 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改善海洋与水声环境预报质量,针对常规观测成本高、资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将适应性观测方法应用于海洋声学领域。结合海洋-声学耦合模式与集合卡尔曼转换敏感区诊断方法,以东中国海宫古海峡北部区域为验证区,计算并分析不同条件下海洋环境敏感区与声学敏感区分布,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验证适应性观测对验证区预报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敏感区位置随时间间隔增加均向验证区上游移动,海洋环境敏感区相比于声学敏感区分布更为集中,且平移特征更明显;对海洋环境敏感区和声学敏感区添加适应性观测均能提升海洋与水声环境的预报质量,提升效果随时间间隔增加而减小,在某种类型敏感区的适应性观测对相对应参数的预报质量提升效果优于对其他类型敏感区进行观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中子监测仪对不同能量中子的探测效率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其测量值的可信度与使用效果。针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生产的高灵敏度区域中子监测仪(HANM型),利用蒙特卡罗软件模拟其探测效率曲线,模拟结果表明该仪器探测效率随能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探测效率最高值在1 MeV附近。通过改变模拟条件中的射线入射方向,对比探测效率曲线趋势变化,验证该型仪器的探测效率曲线趋势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D-D,D-T加速器产生2.5 MeV和14 MeV单能中子,对探测效率曲线进行校准与验证,最终获得此型仪器的探测效率曲线。 相似文献
93.
在端面抽运固体激光器中,就如何改善在高抽运功率时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提出一种激光器的设计方法。在激光器谐振腔中放入多根掺杂浓度不同的激光介质,利用激光介质内部产生的热透镜控制抽运光和基模振荡光的空间分布,并且最大限度地使抽运光的分布区和基模振荡光分布区重叠,实现抽运光与基模振荡光在空间上高度匹配,进而提高抽运光能量的利用效率和振荡光的光束质量。实验表明,在不同抽运功率下,抽运光和基模振荡光在晶体内部的光斑的空间分布可通过热透镜加以控制。在端面抽运功率200 W附近时,实现了抽运光与基模振荡光较高程度匹配,光束质量因子M2由14.7改善为4.1。 相似文献
94.
氧化镓(Ga2O3)薄膜在功率器件以及紫外探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而实现高质量薄膜制备则是其中的关键.本文在蓝宝石衬底上物理溅射生长外延Ga2O3层,因采用引入籽晶层的方法提供了人为成核点而使得外延层结晶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实验发现该外延层薄膜的生长中随着功率增加,晶粒团聚到一定尺寸后出现裂解现象.这一物理机制归因于大功率下溅射粒子在生长晶面上扩散携带的能量过大导致粒子碰撞次数增多.文中生长的外延层为(201)晶面取向的β型Ga2O3薄膜,厚度在202.4-292.3 nm之间,薄膜在450—800 nm范围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约为90%,吸收边随着功率的增加先蓝移后红移,带隙约为4.81—4.96 eV.光致发光光谱分析表明,该外延层薄膜在460 nm处产生蓝色发光.本文发现溅射功率为160 W时引入籽晶层生长的β-Ga2O3薄膜具有最佳的结晶质量,这一方法将为高质量β-Ga2O 相似文献
95.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拉锥结构的全光纤型内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探针. 基于大纤芯多模光纤的低光束发散特性, 使用大纤芯多模光纤代替透镜作为成像元件, 并在单模光纤与大纤芯多模光纤之间引入过渡拉锥段以减少插入损耗. 首先利用光学仿真软件(Rsoft)确定探针的最佳结构, 然后通过拉锥、切割以及熔接工艺实现探针制作, 并对探针的出射光束特性与插入损耗进行测量, 最后将该探针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主系统联机, 对人体指尖皮肤及鸡气管壁组织进行成像. 该探针直径为250 μm, 不锈钢保护管外径为325 μm, 硬端长度1 cm, 插入损耗约为0.3 dB, 空气中有效成像范围达800 μm. 该探针为内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提供了高紧凑度、高传输效率与高灵活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6.
H_2PdCl_4和竞争吸附剂在Al_2O_3上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H_2PdCl_4和乙酸等有机酸在Al_2O_3上的吸附行为,发现H_2PdCl_4和乙酸等六种竞争吸附剂在Al_2O_3上均呈Langmuir型等温吸附,得到了H_2PdCl_4在Al_2O_3上的吸附速度式,注意到溶液的pH值和竞争吸附剂对H_2PdCl_4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有影响。考察了H_2PdCl_4和竞争吸附剂共存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对H_2PdCl_4在Al_2O_3上的浸渍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据美国 ISI(科技信息研究所 )网络版刊载的 1985~ 2000年的文章引用情况,我们对在我刊发表的论文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作者总被引频次顺序整理出来 (见表 )。是否可以说,这个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作者对我刊走向世界,扩大影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对每一位向本刊投稿的作者、稿件评审人,以及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刊刊出文章按作者被引频次排序(前 10名)表(根据 1985~ 2000年 SCI网络版提供的数据 ) 作者总被引频次在我刊发表论文数名次作者总被引频次在我刊发表论文数名次赵新… 相似文献
98.
99.
100.
以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2006级学生在高中三年中的各科学习成绩作为研究对象,用教育统计学中相关性原理.分析物理学习成绩与其他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学校教改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