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化学   498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07篇
物理学   3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简单氨基酸的亚氨酸酯衍生物可以方便地由腈、氨垫酸酯制备。我们曾研究了N-乙氧羰基亚甲基苯甲亚氨酸乙酯、N-乙氧羰基亚甲基乙亚氨酸乙酯和N-氰甲基苯甲亚氨酸乙酯(1)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的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碳链增长的氨基酸。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是合成α-氨基酸的另一条新路线。本文研究了陶-液相相转移催化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2.
通过热重分析测定TC60/C70混合物的明显升华起始温度约为600℃.在高真空(10(-3)Pa)中加热C60/C70混合物使其升华,在KBr晶体上形成薄膜,对不同升华条件下所得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比较,得出了薄膜成分变化规律.发现600℃加热混合物足够长时间,能去除混合物中低碳素富勒烯杂质,再恒温700℃升华混合物,薄膜主要由C60组成.  相似文献   
203.
冰洲石晶体的主轴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Sellmeier方程严格求解.得出其系数表达式。经验证,折射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求解出不同波长的温度系数表达式.从而得出不同温度不同波长的冰洲石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llmeier方程常数在各温度下的常数值。  相似文献   
204.
蔡侯编钟的粉状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状锈”被称为青铜文物的“癌症”,多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于粉状锈的控制和根治始终未能取得明显的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用XRD,SEM,TEM以及XRFA等方法分析一块被粉状锈严重腐蚀的蔡侯编钟残片的结果,指出粉状锈的主要成分是氯铜矿(Cu_2(OH)_3C1)、赤铜矿(Cu_2O)以及结晶状况甚差的锡石(SnO_2)。而编钟基体内存在的和粉状锈成分相同的腐蚀沟漕,则表明粉状锈腐蚀是一种晶间腐蚀过程。显然,这一发现对粉状锈的形成机理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5.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炭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炭组分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集了163个样品在10000~38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光图谱,测定了样品中的固定碳(Fixed carbon,FC)、挥发分(Volatile matter,VM)和灰分(Ash)3种组分含量。在优化建模波段,确定最佳因子数,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与二阶导数光谱法对原始光谱预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生物炭样品中3种组分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LS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FC、VM和Ash的真实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Predicted coefficient,R_p~2)分别达到0.9423,0.9517和0.9265,预测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值分别为0.1074,0.1201和0.1243,相对预测误差(Ratio of prediction to deviation,RPD)值分别为3.51,4.28和2.03。模型对FC和VM的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定量分析方法。根据RPD值,模型对Ash的预测精度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准度。本方法为生物炭组分的定量分析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乙烯(PE)的结晶度,讨论了测定PE熔融焓过程中由测量重复性、称量过程及PE本身结构的不均匀性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了测定PE熔融焓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和测定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采用Dsc法测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l%。  相似文献   
207.
采用苯酐-尿素路线,对CoPc金属配合物在八面沸石超笼中原位合成进行了考察,并采用多种物化手段和催化反应对所制备的CoPcY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制备路线是一简便有效的合成路线,采用该路线可在八面沸石超笼中原位合成CoPc金属配合物并将之固定于八面沸石中。在该制备方法中合成温度、离子交换所采用的盐类型及催化剂对CoPc金属配合物在八面沸石超笼中的合成及所制备的CoPcY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180 ℃为最佳合成温度,氯化钴较适合作为交换的盐类。在八面沸石超笼中原位合成的CoPc金属配合物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环己烷氧化具有良好催化活性,转化数TON最高可达5 000以上。  相似文献   
208.
 通过正文设计实验方法优化了新型微填充柱。毛细管柱色谱操作条件,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察了操作条件与柱效的相关程度,对实验能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9.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程序电位阶跃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Pt(111)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的定量结果指出,乙二醇解离吸附反应的平均速率随电极电位变化呈火山型分布,其最大值在0.10 V(vs SCE)附近.测得在含2×10-3 mol•L-1乙二醇的溶液中,最大初始解离速率vi为4.35×10-12 mol•cm--2•s-1.  相似文献   
210.
胡伟  周申范 《分析化学》1996,24(4):440-443
本文从麦克雷诺(McReynolds)相常数法出发推导了五种标准物质与任意溶质i的色谱保留指数之间的关系符合灰色GM(0,6)模型,对它们进行了灰色建模。获得了很高的模型精度,并根据模型式预测了涂有不同固定液色谱柱中的溶质i的保留指数。通过预测值与文献值的比较,得到了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