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化学   246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72篇
物理学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本文报告烯酮(Ⅲ)的合成,与(Ⅲ)相当的烯醇体即1,2-二羟二环辛四烯(Ⅱ)。合成的关键中間物,二酮(Ⅳ),由一新合成步驟制备,总产率19—36%:低温加氯化氫于环戊二烯得3-氯环戊烯(85—92%),再用鎂使之双合而成二烯(Ⅴ)(80—92%)。(Ⅴ)的臭氧化合物經过氧乙酸分解而形成四元酸(Ⅵ),酯化后得其四甲酯(Ⅶ)(由(Ⅴ)至(Ⅶ)总产率66—75%);后者可环化为二甲氧羰基二酮(Ⅷ)(52—67%),(Ⅷ)經水解脫羧即生成二酮(Ⅳ)(79—84%)。二酮(Ⅳ)可还元为二醇(Ⅸ)(65%)。由二酮(Ⅳ)再經四步反应后即得烯酮(Ⅲ):氯化二酮(Ⅳ)得二氯二酮(Ⅹ)(64—74%);將(Ⅹ)与乙二醇一同脫水縮合得縮二酮(Ⅺ)(52—66%);自(Ⅺ)脫氯化氫后得二烯縮二酮(Ⅻ)(69%),后者与丙酮經交換反应即变为烯酮(Ⅲ)(76%)。上述各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均經証明。烯酮(Ⅲ)不含其相当的烯醇体(Ⅱ);在鹼性溶液中亦不能形成稳定的二环幸四烯二醇-陰离子。因此可以相信,二环辛四烯体系具有芳族性的可能性極微。  相似文献   
112.
含有磺酸和羧酸基团的聚氨酯离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合成了含羧酸基团的聚氨酯,再通过NaH和丙磺酸内酯接上不同含量的丙磺酸基团。通过DSC、动态粘弹谱、应力-应变测试等手段对其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3^-Na^+的引入对PU离聚物的形态结构有较大的影响。-SO3^-含量越高,相分离程度越大;拉伸强度先随-SO3^-Na^+含量的增加达到最大值,尔后又下降。材料的亲  相似文献   
113.
The complex fluoride α′-SrAlF5 has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hydrothermal and solvothermal methods under mild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the molar ratio of starting materials,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and solvents on the synthesis of α′-SrAlF5 were discussed.The final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The rod-like shape of α′-SrAlF5 is shown in SEM images.  相似文献   
114.
图1中画出了演示气体吸附实验的仪器,它由长为30—50厘米、直径为1—2厘米的玻璃管所制成。管的一端塞以具有气体导管的软木塞。在管中放入四个垫圈(为了防止放置在管中物质的相混杂)“垫圈”系以直径为1毫米的钢丝(图1甲)所示,弯曲两端而成,为了它能在管中自由移动,将环折使与杆成直角(图1乙)。在置人管中的“垫圈”上放一层棉花,但为了使对流动气体不受过大的阻力,故不应用力压紧它。在棉花上放置锯木屑,再铺一薄层棉花,并放入第二个“垫圈”。垫圈之另一端铺一层棉花後,放入下一个铺有棉花层的垫圈。在第二第三“垫圈”间及第三“垫圈”另一端棉花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肇欣  孙振刚  张伟  华瑞年 《发光学报》2015,36(2):163-168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了表面氨基修饰的水溶性β-NaY(Gd)F4:Yb3+/Er3+纳米棒,并对β-NaY(Gd)F4:Yb3+/Er3+上转换纳米棒的制备方法、条件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Gd3+的引入摩尔分数为40%时,200 ℃下反应8 h即可获得纯β-NaY(Gd)F4:Yb3+/Er3+纳米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为单相β-NaY(Gd)F4:Yb3+/Er3+纳米棒,纳米棒的截面粒径约为40 nm,平均长度约为210 nm.在980 nm波长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光谱中出现了4个发射中心位于407,529,546,660 nm的发射带,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2H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4F9/24I15/2跃迁.采用戊二醛法,使β-NaY(Gd)F4:Yb3+/Er3+上转换纳米棒表面的氨基与牛血清蛋白(BSA)分子中的氨基成功偶连在一起.利用紫外光谱分析(UV)和考马斯亮蓝法,对二者的偶联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