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8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梅花鹿茸中活性多肽的纯化、测序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及C18反相柱层析等方法, 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多肽CNT14, SDS-PAGE电泳显示其为一条带, HPLC图谱为单峰, 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479.9028. 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此多肽主要含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及脯氨酸, 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序结果为E-P-T-V-L-D-E-V-C-L-A-H-G-P. 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多肽能够明显促进小鼠海马HT22细胞增殖. 同时, 采用固相合成法对该多肽进行了合成, 与所分离的天然多肽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相似文献   
262.
以两种夹心型锰杂多配合物K10[Mn4(PW9O34)2]·22H2O和Na16[Mn4(H2O)2(P2W15O56)2]·53H2O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其在水中、牛血清白蛋白及运铁蛋白溶液中的弛豫效率, 并进行了大鼠活体成像实验. 结果表明, 这两种锰杂多配合物的弛豫效率高于或接近于目前临床常用的造影剂Gd-DTPA, 对肝脏和肾脏MRI信号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 是比较好的潜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63.
通过高温共沉淀法制备了发光效率高、形貌规则、粒径均一的上转换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二氧化硅壳层(SiO2),实现上转换纳米粒子从油相到水相的转移;将介孔二氧化硅壳层(mSiO2)包覆在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荧光响应分子姜黄素被负载在m SiO2的孔道中。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构建“Turn on”纳米传感体系,并用于Cu2+的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10~50μmol/L,检出限为0.5μmol/L。本方法可实现大鼠血清样品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264.
以LiF-DyF_(3)为熔盐,电解Dy_(2)O_(3),Cu_(2)O制备Dy-Cu合金过程中,明确Dy_(2)O_(3),Cu_(2)O溶解度是制定合理加料制度、提高电解效率的关键。采用等温饱和法研究了Dy_(2)O_(3),Cu_(2)O溶解平衡时间,考察了温度、DyF_(3)浓度对单一氧化物(Dy_(2)O_(3)或Cu_(2)O)及混合氧化物(Dy_(2)O_(3)与Cu_(2)O)溶解度的影响,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温度、DyF_(3)浓度与Dy_(2)O_(3),Cu_(2)O溶解度之间的数学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Dy_(2)O_(3),Cu_(2)O在LiF-DyF_(3)熔盐中溶解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10,120 min,溶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同温度下,随熔盐中DyF_(3)浓度增大,Dy_(2)O_(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Cu_(2)O溶解度变化较小;在温度为910~1030℃,熔盐中DyF_(3)浓度为15%~40%(摩尔分数)时,Dy_(2)O_(3),Cu_(2)O溶解度分别为0.55%~3.45%,0.39%~0.52%。  相似文献   
265.
随着航空航天、微电子和柔性显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对高性能聚酰亚胺(polyimide, PI)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而在众多改性PI中,含苯并咪唑杂环的PI因苯并咪唑环不对称的电荷分布、催化活性、可形成氢键,以及可进一步衍生反应性的特点,展现出优异的结构可设计性、力学性能、耐热性、热尺寸稳定性以及功能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含苯并咪唑结构单元的PI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苯并咪唑环对聚酰胺酸(poly(amide acid), PAA)缩聚反应、酰亚胺化反应、分子间相互作用、聚集态结构,以及PI复合材料表/界面性能等的影响,并对含苯并咪唑型PI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6.
为提高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对超分子化学及耗散结构的认知并锻炼其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技能,设计了基于鸟苷5’-单磷酸二钠盐与尿素-脲酶计时反应的超分子组装体动态重构综合实验。本实验主要包括基于计时反应的非平衡超分子组装体系构建方法、结构表征、组装体动态重构机制探究等内容。通过科教融合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通过本实验的实践,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