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6篇
力学   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告借二甲酚橙作试剂于分光光度测定铜的适宜条件的选择,当pH>4时,二甲酚橙与铜形成红至紫红(当铜量大时)色络合物,此络合物适于分光光度测定铜,其适宜显色温度和pH分别为16—60℃和5.4—6.4之间。络合物在580毫微米处呈最大吸收,其络合物组成经用折点法,Job连续变更浓度法和斜率比法研究证明,在实验条件下只形成克分子比率为cu:XO=1:1的络合物。从Job曲线求得形成常数为7.2×10~6。于pH6.0±0.1的缓冲介质中,在580毫微米时测得铜一二甲酚橙络合物的克分子消光系数为2.41×10~4。宜于测定铜的浓度范围为每毫升含0—1.8微克铜,在此范围内符合蓝自特-此尔定律。其灵敏度当logl_0/l=0.001时为0.0026微克铜/厘米~2。文中还报导有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和数种阳离子及阴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早在1888年Traumann就提出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简称TAR)和1-(2-噻唑偶氮)-2-萘酚(简称TAN)等噻唑偶氮染料,但并未研究它与金属离子的生色性和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直到1955年程广禄等提出1-(2-吡啶偶氮)-2-萘酚(简称PAN)作为分析试剂之后,才相继由金庭、柳原等、Jensen和Svoboda等应用噻唑偶氮衍生物作为螯合滴定法的金属指示剂和比色法的显色剂。新近更合成了许多类似于PAN的噻唑偶氮染料。由于此类化合物较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应变测量装置是以电阻应变片(作为检测元件或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为主体的力学测量仪器。它实质上是一种测量电阻应变片的微小电阻变化或电阻相对变化量的电子仪器。对于电阻值为120欧姆和灵敏系数K=2.00的应变片而言,分辨1微应变只能产生0.00024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化学实驗室,往往須要配制各种溶液,但经常遇到有不溶物須待过滤,如照平常的方法以水份逐渐加到漏斗中进行过滤,这不但费时而且还须要专人看管,当然是很浪费人力的;若能采用自动过滤裝置进行过滤,则不须要专人看管就能自行过滤,这完全能达到节省劳力的要求,現在为了能够达到广泛采用起見,特将这方法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洪水棕 《力学季刊》1989,10(3):81-86
本文论述电测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检测元件、电测微机系统和恶劣环境下电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电测技术在新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电测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以四氯邻苯二甲酸作钪的沉淀剂。适宜于沉淀的溶液酸度为pH2.4—4.4。每一克原子钪需2.5—3克分子沉淀剂,而多至8克分子沉淀剂亦无影响。测定范围在1—102毫克氧化钪之间。本文尚列有四氯邻苯二甲酸的钪盐和钍盐之热分解曲线,钪盐之曲线在80—150℃之间有一平台,经分析证明其钪盐之粗成为C_6Cl_4(COO)-2Sc(OH)·H_2O。另在670—960℃(高于960℃未测)有一平台(形成氧化钪)。钍盐之热分解曲线形式与钪盐相仿,亦有二平台,(a)在80—150℃之间和(b)在720—960℃之间,分别相当于[C_6Cl_4(COO)_2]_2Th·3H_2O及氧化钍之形式。两盐经在120℃干燥后均适于作称衡形式。文中尚报告数种阴离子和碱金属盐之影响,以及与希土元素之分离情形,经两次沉淀轻希土虽多至一百倍而钇多至十倍亦不干扰。在pH2.5—3.4之间希土与本斌剂的沉淀极少(0.3—2毫克希土氧化物)。同时尚设计测定钪和钍的方法,系先在pH1.0—1.1之间两次沉淀钍,再将滤液调节至pH3.0沉淀钪,曾试验Sc_2O_3:ThO_2重量比在1:2.5至1:9.8时结果良好,绝对误差在±0.0至 0.7毫克二氧化钍和 0.1至 0.3毫克氧化钪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由红参、麦冬、五味子3种药材制成的新型冻干粉针制剂。红参提取物总皂苷是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生产过程的重要质控指标,传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具有滞后性,无法快速反馈生产过程质量信息。近红外光谱(NIR)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过程监控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领域。中药成分复杂且近红外光谱吸收强度弱、谱区重叠严重,如何从干扰严重的复杂光谱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关键。模型集群分析(MPA)通过随机采样,最大限度地提取了样本信息,打破了传统一次性建模思路,为变量筛选方法提供了新的思想。采集了55批红参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并将MPA衍生的随机蛙跳法(RF)、竞争自适应重加权(CARS)、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法(VCPA)、VCPA联合迭代保留信息变量(IRIV)方法与OPUS软件自带的变量筛选方法分别用于总皂苷含量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中。结果表明,OPUS软件、CARS-PLS与RF-PLS所建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c)仅为0.601 3,0.565 3与0.644 0,拟合效果不理想。VCPA-PLS法所建模型的Rc为0.951 2,是几种变量筛选方法中最高的,但是其预测性能不佳,模型稳健性不理想。VCPA-IRIV-PLS模型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Rc为0.928,RSEP%为7.99%。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织物表面的摩擦特性,表征织物和皮肤接触过程中摩擦力的动态变化信息,研制了一种能测试织物表面动态摩擦特性的机械测试装置,该装置集成了机械装置、传感器及控制系统,能一次性测试织物的静、动摩擦系数.基于测试过程中采集的原始数据,定义了摩擦功、静摩擦系数及动摩擦系数3个指标来评价织物表面的摩擦特性.试验采用12种典型的织物样本,对织物的表面摩擦特性进行了客观测试及主观评价,并在日本Kawabata KES-FB4系统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针对12种典型的织物样本,3个评价指标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牛仔布具有最大的静摩擦系数,经编网眼针织布具有最小的静摩擦系数,与常理相符.客观测试得到的动态指标摩擦功和主观评价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测试装置得到的动态摩擦系数和KES-FB4测试得到的平均摩擦系数也具有一致性.该测试装置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9.
洪水力 《物理学报》1988,37(9):1450-1460
本文根据分子晶体的特征,应用空间群商群与点群同形原理,并配合结构分析方法,直接对RbC8H5O4晶体中的内振动模按不可约表示相容关系进行对称性分类。对振动光谱中出现的基频耦合和Fermi共振谱线,则按照分子中各功能团的空间相关位置和各基频直积表示的对称化进行分析确定。通过获得的三种同晶型晶体RAP,TAP和KAP喇曼散射谱的鉴别比较,从整个光谱中将晶格点阵振动外模式分离出来。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实验分析人体关节盘和二种人工关节盘材料的粘弹特性,即本构关系、滞后特性、应力松弛和蠕变特性。试验结果可提供口腔临床医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