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化学   444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85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108篇
物理学   3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在HL-2A 装置上优化和发展了偏滤器靶板上的红外测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析了高约束模放电期间边缘局域模的热沉积分布特性。在高约束模式放电期间,超声分子束注入使边缘局域模所引起的偏滤器靶板上瞬间热通量峰值下降了~60%,并伴随着边缘局域模爆发频率增加了2~3 倍,而等离子体储能仅下降了~8%。分析结果表明,大幅度的丝状结构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得到了有效抑制,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瞬间热通量峰值也随之下降。此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偏滤器室内的热辐射损失大幅度增加,从而耗散了热输运所携带的部分能量,进一步分散了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能量,有效地保护了偏滤器靶板。  相似文献   
142.
通过X射线衍射、磁测量及正电子湮没谱等手段研究了Tb2AlFe16-xMnxx=1—8)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Tb2AlFe16-xMnx化合物具有六角相的Th2Ni17型结构.室温下的正电子湮没实验研究表明,Mn对Fe的替代导致化合物中的铁磁相互作用减弱,并且化合物中存在着较强烈的磁弹耦合效应.磁测量研究结果表明,Mn的替代导致Tb2AlFe16-xMn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及自发磁化强度急剧下降. 关键词: 2AlFe16-xMnx化合物')" href="#">Tb2AlFe16-xMnx化合物 磁弹耦合效应 居里温度  相似文献   
143.
基于Yb3+抽运动力学,结合光线追迹的方法,建立了抽运过程中的放大自发辐射模型,得到激光介质中三维含时储能分布.将速率方程理论和角谱传播理论结合,对谐振腔内调Q脉冲的形成、传播过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激光脉冲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光束质量因子变化规律.同时进行了激光二极管抽运重频Yb:YAG片状激光器电光调Q实验,并与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校核,印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这为主动调Q固体激光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4.
爆炸冲击震动模拟平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核爆、化爆冲击震动环境,根据能量守恒和弹性碰撞原理,研制了悬挂式爆炸冲击震动模拟平台。该平台能够完成水平向和垂直向冲击试验,通过对锤重、锤高和垫层厚度等参数的合理选择,性能指标可达到:水平向冲击加速度峰值5~1 500 m/s2,作用时间50~4 ms;垂直向冲击加速度峰值10~1 000 m/s2,作用时间60~4 ms。性能试验表明,该平台能够为防护工程结构抗震及其他有关冲击振动问题的研究提供安全、方便、经济、可靠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45.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法 ,对硅铝铁合金中的Al,Fe ,Ca,Cr,Mn ,Ni,Si和Ti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了ICP AES的操作条件和溶样方法 ,确定了适宜的实验条件 ,如对仪器参数和共存元素对信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实验条件优化后 ,使用该方法测定硅铝铁合金中多种元素 ,标准钢样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对各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Al(0 0 2 9μg·mL- 1 ) ,Fe(0 0 0 4 μg·mL- 1 ) ,Ca(0 0 0 75 μg·mL- 1 ) ,Cr(0 0 0 15 μg·mL- 1 ) ,Mn(0 0 0 0 9μg·mL- 1 ) ,Ni(0 0 0 2 7μg·mL- 1 ) ,Si(0 0 4 5 μg·mL- 1 )和Ti(0 0 0 3μg·mL- 1 )。对所测元素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 =6 )在 0 3%~ 1 8%之间 ,加入标准溶液的回收率在96 7%~ 10 2 9%范围。测定合金样品中高含量硅的结果与标准化学 (重量 )法的结果也相符。该方法的特点是数据可靠 ,简便可行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6.
正丁烷在金属钼酸盐催化剂上的氧化脱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了第一系列过渡金属(Cr,Mn,Fe,Co,Ni,Cu和Zn)及Mg的钼酸盐催化剂,研究 了它们对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这些钼酸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受阳离子的影响较大. CoMoO4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其催化性能与文献报道的对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催化性能最好的ZrP2O7和Mg3V2O8催化剂大致相当; MgMoO4催化剂虽然选择性较高,但活性较低; Cr2(MoO4)3上基本没有C4烯烃生成; 其它钼酸盐催化剂对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对烯烃的选择性都较低. XRD,NH3-TPD和H2-TPR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为单一的钼酸盐晶相,催化剂的性能由其氧化还原性决定而与其表面酸量没有直接关系. 通过对产物分布的分析,提出了正丁烷在CoMoO4催化剂上的氧化脱氢反应途径. 在558 ℃,正丁烷发生氧化脱氢生成正丁烯和丁二烯以及氧化燃烧生成CO2三个平行竞争反应的竞争分率分别约为75%,10%和15%. 在正丁烷转化率较高的条件下,产物中的CO2主要来自C4烯烃的再氧化反应,而CO则完全来自C4烯烃的再氧化.  相似文献   
147.
In this paper, two methods of generating minimally persistent circle formation are presented. The proposed methods adopt a leader-follower strategy and all followers are firstly motivated to move into the leader's interaction rang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relative angle and relative distance, two numbering schemes are proposed to generate minimally persistent circle formation. Distributed control laws are also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agent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as follows. First, only 2n - 3 unilateral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n agents are needed during the circl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us the communication complexity can be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formation topology is kept fixed for the whole motion and achieves a self-stability property. Finally, each follower keeps a regualr interval with its neighbors and the formation converges to a uniform circle form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148.
在含有Sr2+,Ca2+,PO3-4和壳聚糖(CHI)的电沉积液中,用恒电流沉积法,在医用纯钛(Ti)表面上得到壳聚糖/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P)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X射线衍射(XRD)对涂层进行检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壳聚糖和锶离子的掺杂对HAP涂层构象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锶部分取代磷灰石中的钙,表面形貌由疏松的针状变为较致密的片状。FTIR分析表明,涂层中出现了典型的amideⅠ和amideⅡ的壳聚糖振动峰,则CHI与SrHAP杂化良好;模拟生理液浸泡后表面覆盖有球状类骨磷灰石,则涂层具备较好的生物活性。塔菲尔测试表明,复合涂层使得Ti表面的抗生理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9.
朱善迎  陈彩莲  关新平 《中国物理 B》2013,22(1):18901-01890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nsensus problem for heterogeneous multi-agent systems. Different from most existing consensus protocols, we consider the consensus seeking of two types of agents, namely, active agents and passive agents. The objective is to directly control the active agents such that the states of all the agents would achieve consensus. In order to obtain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we subtly introduce an appropriate Markov chain to cast the heterogeneous systems into a unified framework. Such a framework is helpful for tackling the constraints from passive agents. Furthermore, a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is established to guarantee the consensus in heterogeneous multi-agent systems.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升温程序对籽晶石墨化的影响,计算表明籽晶表面石墨化层厚度是由“倒温度差”区间的温度、持续时间和“倒温度差”绝对值综合决定.在升温程序初期可以采用较小功率阶梯加热,迅速升温节约时间;中期可以采用从现有功率线性加热至额定功率,这样使得籽晶原料“倒温度差”区间内温度值变小且减缓反应;同时还使“倒温度差”绝对值减小,抑制籽晶和原料间的输运.同时籽晶石墨化实验通过元素线扫描测量出石墨层厚度,也证实了理论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