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7篇
  免费   1692篇
  国内免费   2418篇
化学   4543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582篇
综合类   322篇
数学   1280篇
物理学   408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6年   10篇
  1965年   14篇
  1963年   11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首先以2-溴-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四丁基铵-1H-1,2,4-三唑或咪唑为原料,分别合成了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Ia)和2-(1H-咪唑0-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Ib)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和1-(1H-咪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产率为63%-72%,并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2.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he photochemical decomposi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gent, indoprofen (INP) is descriped. An RPLC-based assay that could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degradation of INP in a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anner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under photoirradiation. Quantitation was monitored with an Inertsil ODS-3V column using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 and 1% HOAc solution in deionized H2O. Statistics relevant to the system criteria, peak integrity and resolution among the parent drug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performed. From the intra- and inter-day tests,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found to range from 0.59% to 4.25% for the former and from 0.71% to 4.86% for the latter. The good selec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is RPLC-based procedure render it suitable for measurements of INP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3.
1985年Bibby首次在非水体系中合成了纯硅方钠石,由此开创了一条合成分子筛的新途径。徐文旸等首次在Na_2O-SiO_2-Al_2O_3一有机胺非水体系中合成了丝光沸石(简称非水丝光沸石,用NAM表示)。晶化过程中液相无硅铝酸根离子,固相硅铝比始终保持不变,是典型的固相转化过程。利用非水体系这一特点,可以定向地合成出催化反应所需硅铝比的沸石。与水热体系相比,非水体系合成的丝光沸石在邻二甲苯异构化催化性能上要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4.
肖绪瑞  李学萍 《分子催化》1990,4(2):122-127
本文研究玻碳电极(GCE)表面Cr~(3+)/Cr~(2+)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和沉积的Au、Pb催化剂的价态以及它们对Cr~(3+)/Cr~(2+)反应的催化作用。XPS研究结果表明,Cr~(3+)/Cr~(2+)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无Cr~0或其它价态的化合物生成。Au、Pb作为催化剂以金属零价形式沉积在GCE表面。随Au、Pb光电子峰强度的变化,它们对Cr~(3+)/Cr~(2+)氧化还原反应呈现不同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5.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the photopolymer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usingbinary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 (CAH)-aniline systems as initiator, was studied. The strongerthe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of the aniline derivatives, the faster the the of photopolymerizationwill be. The radical intermediates produced by photoreaction between anthracene and anilinewere detected with ESR spectra. The initiation scheme involves the formation of exciplex betweenthe excited singlet state of CAH and the ground state of aniline as the first step, and then followedby proton transfer, lead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two kinds of radicals. From the end-group analysisof the polymers obtai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both kinds of radicals are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相似文献   
206.
论述了功能液晶膜的新近研究结果和发展动向,指出功能液晶膜具有优异的气体分离、液体分离和电光性能,可望作为高效气体分离膜、高效液体分离膜和大面积光控膜,具有较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7.
采用离线固相萃取 (SPE)富集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对环境水中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分析;固相萃取用C18 萃取柱 ,用甲醇洗脱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Shim_PackCLCODS柱(150mm×4.6mmid,5μm)为分离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70∶30) ,紫外检测波长为280nm;该法稳定可靠 ,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208.
设计合成了双8-羟基喹啉端的开链冠醚QP3Q,研究了金属离子铝或锌与其形成络合物的组成和发光性质,并测定了络合物的激发态寿命.这些络合物在溶液中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所得到的络合物固体具有较强的蓝光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有可能通过QP3Q与不同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得到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09.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对N-烷基吡啶阳离子和阴离子AlCl4-,Al2Cl7-和Al3Cl10-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得到了阴阳离子的几何构型和净电荷分布.计算发现,吡啶环上的电子数符合4n 2规则,具有芳香性.吡啶阳离子的LUMO轨道主要由环上原子的2pz所贡献,是反键π分子轨道.AlCl4-,Al2Cl7-和Al3Cl10-的HOMO轨道主要由Cl原子的2px所贡献.推测吡啶阳离子的LUMO与阴离子的HOMO相互作用形成离子液体分子.  相似文献   
210.
紫荆花红色素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紫荆花红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及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并与玫瑰茄红色素作对比研究,证实同属于花青甙类化合物,又经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其毒性极低,故紫荆花天然红色素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