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7篇
力学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4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设计了9种4-N-甲基苯乙烯砒啶盐衍生物分子,以密度泛函B3LYP/6-31G方法优化的构型为基础,采用耦合微扰(CPHF)方法研究了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对体系的电荷布居、吸收光谱及前线分子轨道等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用线性关系对各分子一阶静态超极化率、基态和激发态偶极矩差、激发能及取代基给电子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是可行的,而且该分子体系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完全可用二能级模型近似处理.  相似文献   
13.
横向爆震射流起爆爆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氢气/空气化学恰当比混合物中横向喷射的爆震射流在爆震室中起爆爆震波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爆震射流位置和填充速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爆震波分叉传播后会发生衍射并衰减,但随后可在联焰管壁面产生高温高压区域,引发二次起爆。且联焰管距离爆震室推力壁越小,其形成的壁面效应越有助于爆震形成;填充速度越大,爆震波形成位置越靠前。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器件的设计是推动新一代电磁系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超构表面因其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和极化等特性的灵活调控在多功能器件领域备受关注.传统的多功能超构表面是利用各向异性单元对相互正交的线极化波具有不同响应的特性,从而设计出适用于线极化的多功能器件.本文提出了一种缝隙加载的环I形复合超构表面单元,通过单元臂长和旋转角度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取向序参数计算了考虑分子固有偶极矩负电荷中心与分子卯定端不一致以及在一定区域内电偶极子不能视为点偶极子情况下,基底表面上有机单层膜的介电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单层膜的介电常数大小依赖于其基底物质的介电常数和分子负电荷中心离基底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取向序参数计算了考虑分子固有偶极矩负电荷中心与分子卯定端不一致以及在一定区域内电偶极子不能视为点偶极子情况下,基底表面上有机单层膜的介电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单层膜的介电常数大小依赖于其基底物质的介电常数和分子负电荷中心离基底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假定(X,‖·‖)实Banach空间,X*为其对偶空间,X*可分。本文给出了集值上鞅一种新形式的Doob分解,利用支撑函数研究了集值上鞅具有这种形式Doob分解的一个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半花菁衍生物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限场(FF)/PM3方法对半花菁衍生物的第一超极化率和分子前线轨道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半花菁衍生物分子的第一超极化率主要与D-π-A结构有关,σ-烷基链对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很小,并且分子第一超极化率与分子前线轨道HOMO和LUMO能级差ΔEH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白磊  韩奎  唐刚  李海鹏  王洪涛  黄志敏  张兆慧 《物理学报》2007,56(11):6565-6571
利用经典静电场理论,描述了Y型Langmuir-Blodgett (LB) 膜中棒状分子聚集行为的偶极作用模型,给出了Y型LB膜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关系.讨论了Y型膜中分子间距、层间距、分子取向、膜层数等结构参数对分子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Y型膜和Z型膜分子聚集行为的异同.理论结果与实验规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Thermal transport in silicon nanowires (SiNWs) has recently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nergy harvesting and generatio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The adjustment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Ws through surface effects is a topic worthy of focus.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made in this field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surface engineering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adjusting nanoscale thermal transport and may foster further advancement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