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3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1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dielectric loss tanfi of half-doped manganite Lao.sCao.sMnO3 is investigated using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 The Lao.sCao.sMnO3 is described by the Kondo-lattice model in the double exchange limi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Jahn- Teller distortion and the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alized electr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of tan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TI, V, and U.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p rises as l eJTI and U increas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p remains unchanged and the strength of tan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 The calculated dielectric loss results are explained theoretically, and these behaviors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2.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大方面分析了亚胺白藜芦醇不同位置酚羟基在不同溶剂中抗氧化活性的能力大小。从前线分子轨道初步分析了其抗氧化活性位点,通过对化合物酚羟基键解离焓(BDE)、电离势(IP)、质子解离焓(PDE)、质子亲和势(PA)和电子转移焓(ETE)等参数的研究,分析了一步抽氢反应机制(HAT)、逐步质子转移-电子转移机制(SET-PT)、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制(SPLET)三种反应机制,进一步确定了亚胺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活性位点。探讨了亚胺白藜芦醇分子不同位置酚羟基清除·OH和·OOH的抗氧化机理,得到了该分子与·OH和·OOH发生抽氢反应时的过渡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溶剂中亚胺白藜芦醇分子C4’位上酚羟基活性最高,发生抽氢反应时所需能垒最小,是最大可能的活性位点。在非极性溶剂中HAT是主要的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PLET机制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3.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分别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纳米薄膜和ZnO-SiO2纳米复合薄膜,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可见光-紫外透射谱显示,随着ZnO溶胶浓度从0.7mol/L降低到0.006mol/L,制备的ZnO薄膜从只出现一个380nm(对应的光学禁带宽度为3.27eV)左右的吸收边到在380和320nm(对应的光学禁带宽度为3.76eV)左右各出现一个吸收边,并且随着ZnO溶胶浓度的降低,在380—320nm波段内的透过率明显提高.而Z 关键词: 纳米ZnO 2复合薄膜')" href="#">ZnO-SiO2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法 透射率  相似文献   
24.
MOCVD生长中载气H2对N掺杂ZnO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MOCVD方法在石英衬底上生长ZnO。实验使用二乙基锌(DEZn)为锌源,N2O作为氧和氮源,H2作为载气。采用PL和Raman光谱方法对ZnO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2的加入大幅度减少薄膜中碳的掺入,明显改善了薄膜的光学质量。采用N2O离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带边峰的强度,抑制带内发光。XRD测量表明,生长的ZnO薄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目前生长高质量N掺杂的p型ZnO薄膜是很困难的,而H2作为载气的加入明显改善了ZnO薄膜的光学性质,在生长过程中加入H2将为获得高质量N掺杂的p型ZnO薄膜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5.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采用有机材料(聚四氟乙烯)和无机晶体(KBr、CsI),通过热合技术研制出样品几何尺寸为Φ20mm×3-5mm、透射波段分别为15-38μm(PE-KBr)和15-60μm(PE-CsI)的透极远红外复合光学材料。抗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耐强酸、强碱及部分有机溶剂。机械性能分析表明材料在小于115℃范围内可安全使用。极远红外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在1-15μm波段,平均透过率小于15%,15-38μm和15-60μm极远红外波段,平均透过率大于50%,并对影响材料透过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4'-二羧酸_2,2'-联喹啉(又名2,2'-联喹啉酸,简写作BCA),作为BCA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中采用Phenomenex-C18柱(4.6 mm×200 mm,5μm)作为固定相,采用甲醇与0.05 mol·-1乙酸钠溶液,以3比7的体积比混合配成的溶液作为流动相,其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28℃,在330 nm波长处作UV-检测,所测得的峰面积值与BCA质量浓度在0.05~10.0 mg·L-1之间呈线性关系.从同一批产品中取7份试样,按所提出的方法测定其BCA的含量,测得BCA量的平均值为98.62%,7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5%.  相似文献   
27.
根据啁啾光纤光栅的温度可调谐性这一原理,提出通过控制啁啾光纤光栅的温度,改变其色散量,从而获得最小输出脉宽的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想法的可行性。利用啁啾光纤光栅作为啁啾脉冲放大(CPA)系统中的脉冲展宽器,用空间光栅对作为脉冲压缩器,通过压缩器为脉冲提供的负色散来补偿展宽器为脉冲引入的正色散。利用自相关仪测量压缩输出脉冲宽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间接反映啁啾光纤光栅色散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实验所得数据可以得知,当温度从-7℃上升到50℃时,脉宽从1057fs先下降到764fs后又上升到910fs,共变化了439fs。在此过程中,随温度的上升,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由补偿不足变为过补偿。  相似文献   
28.
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以有机小分子蓝光染料1,1,4,4-四苯基丁二烯,绿光染料8-羟基喹啉铝和黄光染料5,6,11,12-四苯基四苯并作为产生白光所需要的三种色源,制备了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的设计使聚合物的热电稳定性好的优点与有机小分子材料荧光效率高的优点相结合,拓宽了材料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选择能带匹配的材料体系。器件的开启电压为2.5V左右,发光效率在9V时达到最大1.24lm/W,该电压下的亮度达到1600cd/m^2,器件的最大亮度超过20000cd/m^2(18V),器件最佳色度为(0.319,0.332),这在目前国际上有报道的有机/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9.
采用自行创制的成核晶化隔离法将Ni^2 引入层状双金属复合氢氧化物(LDHs)的层板,首次合成得到了层板含Ni^2 的三元金属铜镍铬的碳酸根型LDHs(CuNiCr—LDHs),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及微商热重分析(TODTG)、等离子电感偶合元素分析(ICP)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Cu^2 /Ni^2 /Cr^3 投料摩尔比介于1:2:1~1:3:1之间,晶化温度为180℃和晶化时间大于4h时,利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可以合成得到晶型规整的CuNiCr—LDHs;研究同时发现,层板引入Ni^2 后可以削弱Cu^2 的Jahn-Tellex效应对层板对称性的影响,提高了LDHs的晶型完整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采用有机溶剂热法在FTO衬底上制备{001}面暴露的单晶锐钛矿相TiO2纳米片阵列,通过FESEM和XRD研究样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 与水热法制备的纳米片阵列相比,有机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取向性更好. 采用光沉积方法在纳米片阵列上沉积Pt,所得到的Pt纳米颗粒粒径更为均匀,并且更容易沉积在{001}面上. 所负载的Pt 纳米颗粒增强了TiO2纳米片的光吸收性能,同时大大减弱了光致发光强度. 在光催化性能测试中,具有最优负载量的样品催化性能提高了一倍. 与传统的Pt负载相比,{001}面的最优负载量显得相当小,这可能源于高活性{001}面的原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