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14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1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李宁  姚海波  陈曦  吴式枢 《中国物理 C》2010,34(12):1830-1835
By using the rigorous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of relativistic random phase approximation, the low-lying excitation of finite nuclei and its longitudinal response function for quasielastic electron scattering are calculated in the σ-ω model of quantum hadrodynamic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1- and 3- excitation states of 16O is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xchange vertex.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retardation effect on the low-lying excitation states. In contrast, the retardation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ron scattering process of nuclei. The theoretical longitudinal responses of 12C and 40Ca, includ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exchange vertex and the retardation effect, are suppressed and reproduce the experimental data better than the results excluding them.  相似文献   
32.
基于PHI影像敏感波段组合的冬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不同严重度的冬小麦条锈病的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通过对地面实测的46组病情指数与相应的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小麦条锈病在350~1 500 nm的敏感波段。结合多时相的高光谱航空飞行遥感图像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最终选择红波段的620~718 nm与近红外波段的770~805 nm为条锈病在PHI影像上的敏感波段。并利用620~718 nm和770~805 nm的平均光谱反射率与相应的病情指数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DI=19.241 R_1—2.207 R_2+12.274,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历史拟合度很好。并利用此模型最终在PHI影像上成功的实现了对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与发生范围的监测。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一个综合性化学实验。该实验以绿茶为原料,95%的乙醇为提取剂,通过索氏提取器提取、常压蒸馏及升华等实验操作,得到咖啡因产品。通过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确定咖啡因的含量,熔点测定法及1H-NMR归属分析表征结构。本实验将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和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34.
S变换在分析非平稳信号时能有效地反映出频率随时间的变化,但由于其窗函数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中应用受到了限制.从基本理论出发,推导出一种改进的S变换形式,并对合成信号分别进行傅立叶变换、s变换和改进的S变换,通过对比发现:改进的s变换方法能够更好地分辨非平稳信号的频率特性,比S变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最后应用改进的s变换方法对地震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了去噪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
参照相关标准,对聚变装置真空室超压保护系统(VVPSS)中爆破片进行了选型。结合VVPSS的工作要求,完成了爆破片的设计计算,初步得到爆破片直径为882mm,厚度为1mm。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多种型号爆破片进行结构分析比较,最终选用了反拱环向开缝型爆破片。对最终选定的爆破片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6.
制备了碳量子点/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考察了鸟嘌呤和腺嘌呤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氧化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佳条件下,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示差脉冲伏安响应和其浓度分别在1.0×10~(-6)~2.0×10~(-4)mol/L和5.0×10~(-6)~2.0×10~(-4)mol/L范围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3.0×10~(-7)mol/L和4.8×10~(-7)mol/L(S/N=3)。该修饰电极能够用于复杂样品中鸟嘌呤和腺嘌呤的检测及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MSPD-GC×GC-TOFMS)检测电子烟烟液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硅藻土为分散剂处理电子烟烟液,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震荡提取其中的化学成分,提取溶液用GC×GC-TOFMS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固相分散方法可有效降低样品基质中丙二醇和丙三醇对目标成分的干扰;全二维气相色谱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分析结果更可靠;方法重复性好,各成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9%;方法准确度高,考察了6种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90.8%~114.8%之间。  相似文献   
38.
李宁  尚森森  王连月  牛景杨  吕迎  高爽 《催化学报》2018,39(7):1249-1257
酯类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基础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精细化学品, 农用化学品, 药物等的生产中. 传统生产酯的方法需要用到羧酸, 酸酐, 酰卤或酮类, 并经过多步反应完成. 往往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并伴随副产物的产生. 因此用醇代替酸或其衍生物与另一种醇反应直接氧化酯化合成相应的酯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目前已有基于贵金属(如钌, 钯和金)的将醇类直接氧化为酯类的催化剂的研究, 但是贵金属的价格及其有限的资源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开发基于非贵金属的用于醇氧化酯化的催化剂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碳材料由于成本低? 稳定性高? 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材料? 化学催化和电化学催化等领域. 此外, 杂原子和金属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材料的组成, 电子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而进一步构建新的活性位点, 增强碳材料的催化性能. 另外, 由于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样的孔结构, 作为催化剂载体比普通碳材料更优越, 使得底物更容易接触活性部位, 同时提高氧的传输能力. 然而, 活性钴物种因在热解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使原子催化效率降低. 因此设计和制备高分散且高效的催化剂对于实现醇氧化为酯有重要意义.钴基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种有潜力的能将醇直接氧化到酯的经济, 高效, 环保的催化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 快捷, 高效的醇直接氧化成酯的方法, 即利用直接热解大分子前驱体制备钴改性N掺杂介孔碳材料(Co-N/m-C), 用于醇直接氧化成酯反应中, 其中以900 oC下焙烧所制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该催化剂对于苯甲醇直接有氧氧化成苯甲酸甲酯反应的TOF值高达107.6 h?1, 远高于目前所报道的过渡金属基纳米催化剂的, 这得益于超分散钴物种与材料中吡啶氮之间的强配位作用及大的介孔比表面积. 对于不同结构的醇, 包括苄基醇, 烯丙基醇和杂环醇, 也能高收率地得到相应酯, 说明该催化剂具有普适性. 另外, Co-N/m-C-900催化剂经循环使用六次后没有显著的活性损失, 表明了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新型杀虫剂噻虫胺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50%噻虫胺水溶性分散剂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丙酮提取、极性硅胶柱净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选用ODS-C18色谱柱,以V(甲醇):V(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在此条件下,噻虫胺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3.02%~9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3%~5.4%(n=6).该方法的最小检知量为0.02 ng,在小白菜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kg.噻虫胺在不同设施浓度时的残留消解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低浓度和高浓度设施组的降解方程分别为y=28.633e-0.4301x、y=35.816e-0.3374x,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1天和2.05天.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各施药3次,12 d后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  相似文献   
40.
夏少武  魏庆莉  李宁  张书圣 《化学学报》1998,56(12):1159-1164
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本文从电导率、UV-Vis光谱对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与反应;Ni^0在Ni(naph)~2-Al(i-Bu)~3陈化液中以团簇粒子形式存在,因吸附Ni^+naph^-而稳定,因加入BF~3·OEt~2而失去稳定性、聚结为胶粒,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