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2篇 |
免费 | 263篇 |
国内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79篇 |
晶体学 | 16篇 |
力学 | 100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200篇 |
物理学 | 5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铬酸引发丙烯腈与苎麻纤维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麻类织物通过与乙烯类单体接枝共聚可以提高染色性、皱折回复性、耐磨性、防污性等[‘j.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始于50年代,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乙烯类单体通过自由基活性中间体与纤维素进行接技共聚,但此法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接技共聚的同时生成大量均聚物.铬酸(下文用Cr’“表示)是公认的强氧化剂,据报道[’-‘j,它单独存在时并不能引发乙烯类单体聚合,如果用Cr‘”引发乙烯类单体与纤维素接技共聚,均聚物的生成量将会减少.本文以Cr’”为引发剂,将丙烯睛(AN)与艺麻纤维进行接技共聚,考查不同条件对接技率及均聚… 相似文献
112.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在其相应的研究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蛋白质连接技术即是其一。本实验以自行合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双功能螯合剂4,7-二氯磺酰基苯基-1,10-菲绕啰啉-2,9-二羧酸(BCPDA)进行蛋白质连接技术研究,发现BCPDA在280nm处有比蛋白质更强的吸收,严重干扰了蛋白质测定。结合BCPDA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实验,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建立了测定蛋白质方法。 相似文献
113.
114.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模拟研究了Pt4团簇吸附单层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以及氧气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同时,对比分析了氧气在纯净的石墨相氮化碳和Pt4团簇上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 Pt4团簇吸附在3-s-三嗪环石墨相氮化碳表面,并与四个边缘氮原子成键,形成两个六元环时为最稳定构型。Pt4团簇倾向于吸附在三嗪环石墨相氮化碳的空位并与邻近三个氮原子成键。由于Pt与N原子较强的杂化作用,以及金属与底物之间较多电子转移增强了Pt4团簇吸附g-C3N4的稳定性。另外,对比分析了氧气在纯净的g-C3N4和金属吸附的g-C3N4上吸附行为,发现金属原子的加入促进了电子转移,同时拉长了O―O键长。Pt4吸附3-s-三嗪环g-C3N4比Pt4吸附三嗪环g-C3N4表现出微弱的优势,表现出明显的基底扭曲以及较大的吸附能。这些结果表明,化学吸附通过调节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增强催化性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5.
以ZnO,HCO_2H及4,4'-bipy(摩尔比1∶3∶1.25)溶于H_2O和DMF(体积比13∶1),并在60℃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Zn(HCO_2)_2(4,4'-bipy)]_∞,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P4_32_12空间群,a=b=0.79675(5)nm,c=1.7627(2)nm,V=1.1190(3)nm~3,Z=4,Dc=1.850g/cm3,M_r=311.60,F(000)=632,μ=22.07cm-1,最终偏离因子R1=0.0183和wR_2=0.0483.该化合物中Zn原子和两个4,4'-bipy的N原子和四个甲酸根的O原子配位,形成的ZnN_2O_4八面体通过4,4'-bipy和甲酸根桥联,组成一种新颖的3D网络结构.同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性质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6.
Reactions of SmI2 in THF with ArSSAr produced two binuclear samarium thiolate complexes [(THF)3I2- Sm(μ-SAr)]2 [Ar=Ph (1), 4-Me2NC6H4 (2)] in high yields. The structure of 2 was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of 2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 1 and a=0.95705(13) nm, b= 1.22287(14) nm, c= 1.26450(14) nm, a=64.194(11)°, B=78.491(13)°, y=76.176(12)°, V= 1.2860(3) nm^3, Z= 1,μ=4.783 mm^-1, Dc= 1.964 Mg/m^3, M= 1521.19, S= 1.046, R1=0.0358, wR2=0.0910. X-ra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2 is a thiolate-bridged dimer in which each Sm atom adopts a distorted pentagonal bipyramidal coordi- nation geometry.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王冠化合物4-甲基-5-溴代苯并-15-冠-5的合成方法,对合成的稀土硝酸盐冠醚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分析、可见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的测定,由红外数据推测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11。 相似文献
11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商业化应用的瓶颈仍然是贵金属催化剂导致的成本问题。然而,目前对于催化层中纳米尺度全氟磺酸离聚物(以Nafion为代表)薄膜中质子传导的问题研究不足,无法完善三相界面的成型规律,进而指导催化层设计。在催化层浆料制备过程中,分散溶剂对Nafion的分散形态有直接影响,可能对催化层成型后附着在催化剂颗粒表面Nafion薄膜的微观结构有潜在影响,进而影响Nafion薄膜的质子传导能力。因此,在本文中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模拟催化层离聚物薄膜的聚集过程,于模型基底上制备厚度精确可控的纳米尺度Nafion薄膜,并通过微观测试表征技术探索并建立纳米尺度Nafion离聚物的微观结构模型,阐明分散溶剂对Nafion薄膜微观结构及质子传导的影响。研究发现Nafion薄膜在纳米尺度下的质子电导率比体相膜的质子电导率低一个数量级,使用介电常数较小的醇类溶剂可以使Nafion薄膜形成更有利于质子传导的微观结构,使Nafion薄膜的质子电导率得到提高。相关研究结果为优化PEMFC催化层结构,改善PEMFC催化层中质子传导问题提供给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9.
120.
分子张力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调控有机半导体的重要手段。由于分子内产生的拉伸张力、扭曲/弯曲张力以及空间张力而导致p轨道排布重组和构型构象结构发生变化,最近各种几何与拓扑结构的高张力有机半导体材料相继被报道,这使得高张力有机半导体材料成为有机电子领域研究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梳理分子张力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扮演的角色与价值,该综述从分子张力的类型、实验与理论量化以及可视化出发,总结了高张力共轭芳烃的分子设计策略、与其光电性能分子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类新兴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最后,对高张力共轭芳烃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阐述了该类材料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