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化学   286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75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152篇
物理学   5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粒径和流速对吸附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考察了吸附剂的粒径大小及动态循环时流速大小对吸附速率的影响,根据膜扩散限制和孔隙扩散限制的理论模型对其影响作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2.
纳米碳酸锌的制备和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nosized zinc carbonate was prepared in the droplet of nano-reactor based on microemus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rfactant and reactant on the diameter of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were determined. It can be shown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di-ameter of the droplet in the microemulsion which have dissolved reactant zinc nitrate and sal volatile is between 4.9nm and 7.7nm, 6.2nm and 12.4nm, respectively. Nanosized zinc carbonate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mi-croemusion has shown good dispersion, narrow distribution and light agglomeration.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sized zinc carbonate is between 5nm and 40nm, and its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activation energy E and reaction order n are 110kJ·mol-1 and 0.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3.
Fe3(CO)12与5个2,4-二硫代乙内酰脲SCNHC(R1)(R2)C(S)NH应制得通式为Fe3(CO)8(μ3-S)2(L)含卡宾配体的5个新铁羰基簇合物(1~5)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HNMR和MS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簇合物3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表明2,4-二硫代乙内酰脲分子片配位基:CNHC(CH3)2C(S)NH的卡宾碳具有sp^2成键特征,其C-Fe键长0.1898nm,  相似文献   
24.
总结了近十年来超支化聚有机硅(碳/氧)烷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脱氢反应在制备超支化聚硅(碳/氧)烷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物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Ga^3+的新萃取体系的界面特性和胶团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Ga~(3+)协萃体系(Ga~(3+)-D_2EHPA-H_2MPA-正十二烷-H_2SO_4)的界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热力学,发现该萃取体系中[H_2MPA]影响D_2EHPA和H_2MPA的界面吸附性质。在中、高[H_2MPA]范围内D_2EHPA与H_2MPA的界面吸附行为相反,D_2EHPA的存在也影响H_2MPA的界面吸附行为。研究了界面张力与各因素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获得某些胶团形成和界面吸附特性的物化参数。  相似文献   
2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TiO2/SiO2表面酸量降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到800℃之间,表面酸量基本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催化剂的酸性及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的酸性与焙烧温度有关,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样品酸强度的提高,但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脱硫,使样品酸强度和酸量降低,固体超强酸的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催化反应活性与其酸性相对应,酸性强,反应活性高,但催化剂的活性衰减很快,这是催化剂表面的快速积炭所致。  相似文献   
28.
辐照对聚己内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γ 辐照对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 (PCL)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行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辐射交联后的PCL的形状记忆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PCL的分子量越大 ,辐射交联所需的凝胶化剂量越低 .溶胶分数S +S1 2 与 1 D的关系很好地符合Charlesby Pinner关系式 ,说明PCL的辐射交联属于无规交联 .剂量对PCL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 ,剂量越大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越多 ,但分子量较高的PCL的抗张强度受剂量的影响较小 .DMA分析表明 ,聚己内酯辐照交联后的弹性模量和耐热性能显著提高 .交联度较高的PCL表现出高弹态 ,可以拉伸 ,并具有较好的形状记忆行为 .DSC分析表明 ,辐射交联使PCL的结晶度有所增加 ,但也使结晶熔点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9.
钪—镧—对氟偶氮氯膦体系共显色效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建明  罗庆尧 《分析化学》1993,21(11):1306-1309
本文研究了钪-镧-对氟偶氮氯膦体系共显色效应的光度特性及测定钪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光度法测定痕量钪的新方法。该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7×10^4L·mol^-1·cm^-1,Sc(Ⅲ)浓度在0.0-5.0μ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将本法用于镁基,铁基合成试样中痕量钪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0.
李红双  罗庆尧 《分析化学》1993,21(8):908-910
本文研究了钪-铋-三溴偶氮胂络合物的共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共显色反应是由于形成混合多核络合物所致。钪络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1×10~4L·mol~(-1)·cm~(-1)。钪在0~5μg/25ml遵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