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化学   25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1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杨卓琴 《物理学报》2010,59(8):5319-5324
利用神经元Chay模型,对实验中观察到的三种放电节律模式序列进行数值模拟,并应用余维1极限环分岔分析研究了其产生机理.首先考虑的是周期性放电模式的变化过程;其次,具有不同表象的一种超临界和一种亚临界倍周期簇放电序列产生并导致混沌现象的出现,然后以不同的方式转迁到逆超临界倍周期峰放电序列;最后研究无混沌的加周期簇放电序列,得出加周期分岔仅是一种与倍周期分岔密切相关的分岔现象.  相似文献   
212.
Cu2+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过量的Cu2+会造成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长期以来,铜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后处理不当导致生活环境中的Cu2+浓度超标,成为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因此生活环境中Cu2+含量的检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由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离子检测领域。利用荧光探针分子与待检测离子可发生选择性的弱相互作用,研究者们探索并设计了诸多可用于Cu2+检测的荧光探针。然而普通的荧光探针由于灵敏度较差或选择性不理想等问题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型荧光探针分子9,10-二(3’-羟基-4’-亚甲胺氨基硫脲苯基)蒽(b-HTPA)。该探针分子通过与Cu2+的络合作用,改变自身的电子排布结构,使得其荧光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对Cu2+产生灵敏的响应。通过上、下转换荧光光谱来研究b-HTPA对Cu2+检测的各项性能,并结合拟合计算得出最终结果。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13种金属阳离子,Cu2+对b-HTPA荧光猝灭效果最为显著,空白探针分子荧光与加入Cu2+后的荧光强度比可达150∶1。灵敏性研究结果表明,b-HTPA对Cu2+的最低检测限为2.78×10-7 mol·L-1,远低于中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现出良好的荧光响应灵敏性和理想的最低检测限。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表明,b-HTPA与Cu2+在0~2 min时间范围内反应速率最大,并在约10 min后反应完全,说明b-HTPA在对Cu2+检测中可以短时间产生响应,降低实际应用中的检测时间和周期。还使用八乙基卟啉钯(PdOEP)作为光敏剂,以b-HTPA为湮灭剂,利用上转换荧光光谱对b-HTPA/PdOEP/Cu2+体系的灵敏性和检测限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探针的上转换荧光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良好的响应性,通过拟合计算,得出b-HTPA对Cu2+的检测限为3.78×10-6 mol·L-1,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检测下限。设计合成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9,10-二(3-羟基-4-亚甲胺氨基硫脲苯基)蒽对Cu2+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理想的检测限,且响应速度快,展现了上转换发光在检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13.
针对密闭、长流程的蒸发过程由于待浓缩溶液黏度高或腐蚀性强、设备易结垢、工况变化复杂等原因引起的在线预测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相关向量机(CPSO-RVM)的预测模型。基于贝叶斯学习框架构建了蒸发过程相关向量机预测模型,克服模型对核函数类型的限制和数据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预测模型的核函数进行优化,获得计算量小、泛化性能优的在线预测模型。某厂实际蒸发过程生产数据的算例表明,在存在新蒸汽和原液干扰、设备结垢的整个清洗周期内,CPSO-RVM模型都能获得很好的预测效果,并且比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SSVM)精度更高,能为实际蒸发过程的在线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4.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选取石墨烯对水热法制备的Zn2SnO4进行改性。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貌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结构和组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石墨烯/Zn2SnO4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性能。通过添加自由基捕获剂的光催化实验、电子顺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检测分析石墨烯/Zn2SnO4降解MB的光催化机理。通过光催化重复性实验对石墨烯/Zn2SnO4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不会对Zn2SnO4的结构形貌产生较大影响;当氧化石墨烯(GO)添加量为4 Wt%时,石墨烯/Zn2SnO4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的;光催化过程中·OH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存在·OH间接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制。  相似文献   
215.
选用(1,1’:3’,1"-三联苯)-3,3",4’,5,5",6’-六羧酸(H6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Tb3+离子反应得到配合物[Tb(L)0.5(H2O)2]·7H2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a=2.661 61(7) nm,b=1.421 03(4)nm,c=2.109 88(6) nm。拓扑计算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6,6)-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符号为(48.66.8)(49.66)。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可以快速检测水溶液中的二甲硝咪唑和四环素且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回收性好。通过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揭示了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216.
金线莲是一种珍贵中药材,其治疗、保健作用十分显著。金线莲培育方式主要有种植、组培等,不同培育方式的金线莲,在性状上仅表现出细微差异,但药用、市场价值差异显著,培育方式鉴别能有效保证药用疗效、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然而由于不同品系、产地、培育时间等复合差异的影响,增加了培育方式鉴别难度与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1D-Inception-CNN模型的金线莲培育方式鉴别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种植、组培金线莲的光谱,首先使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进行过采样以解决种植品、组培品样本比例不平衡问题,其次构建基于改进Inception结构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来自不同品系、产地、培育时间的金线莲进行种植品、组培品鉴别,最后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对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最终五折交叉验证平均鉴别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综合评价指标高达97.95%、 96.16%、 100%、 98.02%。研究表明,实验提出的鉴别模型为快速鉴别金线莲种植品、组培品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17.
对TiB2合成反应体系的优势区相图叠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碳热还原法合成TiB2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绘制了Ti-C-O系统、B-C-O系统的优势区相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Ti-C-O系统、B-C-O系统的优势区相图叠加,得到了TiO2-B2-O3-C系统的优势区相图叠加图.优势区相图叠加分析表明,在碳热还原法合成TiB2粉末的过程中,降低反应体系中CO分压,有利于TiB2合成反应的进行.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碳热还原法合成TiB2粉末的合成工艺,并合成了纯度较高、晶形发育完整的TiB2粉末.  相似文献   
218.
Calcium carbonate was synthesized in a CaCl2/NaCO3 mixed solution by using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as an additive. The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analyse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driving force of 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 (ACC) precipi-tation is always less than that of calcite and vaterite precipitation, the nucleation rate of ACC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alcite and vaterit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ecipitation rea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incubation time, vaterite and calcite particles nucleate het-erogeneously by using the as-formed particles as active sit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image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ACC and vaterite to calcite is the dissolution-recrystallisation reaction. The presence of EDTA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abil-ities of ACC and vaterite, but also leads to forming enlongated, connected rhombohedralcalcite crystals after incubation 7 days in solutions. The ACC and vaterite are stabler in air than in solu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although the dissolution-recrystallisation reaction occurs on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219.
在RHIC能区,末态产生粒子的快度分布并未表现为Bjorken流体力学理论所预言的中心快度平台分布特征,而与Landau流体力学模型所预测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末态粒子分布特征一致.本文利用Landau1+1维流体力学模型研究RHIC能区产生粒子的快度分布,讨论了在RHIC能区流体的横向膨胀位移对纵向快度分布的影响,由此得到的修正Landau流体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RHIC能区末态产生粒子π±、K±和反质子p等快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20.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草药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各微量元素之间按一定比例存在,以维护各自的生理功能,如果比例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或发展,中草药中含微量元素丰实。选取了16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草药百合、鱼腥草、甘草、板兰根、五味子、黄芩、贝母、何首乌、紫草、石菖蒲、半夏、银杏、金银花、葛根、柴胡和川芎,采用HNO3-HClO4湿法消化,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Fe,Ni,Mn,Cr,Cu和Zn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观察不同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测定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含量较多的微量元素有Fe,Zn和Mn,不同药物中含量有所差别,含微量元素较丰富的是何首乌、银杏叶、柴胡、五味子、半夏和紫草;含量较少的葛根、石菖蒲和板兰根。分析结果为研究中药理论、药理药效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