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8篇
力学   62篇
数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具有手性的半胱氨酸衍生物配体L-硫代脯氨酸(LTP)分别和高氯酸钴、高氯酸锰反应得到配合物[Co(LTP)2]n(1)和[Mn(LTP)2]n(2)。用X-射线衍射对这2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LTP配体采用μ2-N1O2:O3的配位模式将八面体配位构型的金属离子连接起来构成二维结构。磁性测定表明2个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之间有弱的反铁磁相互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2.
van der Pol型时滞系统的两参数余维一Hopf分岔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具有三次非线性时滞项的van der Pol型时滞系统随两参数(时滞量和增益系数)余维一Hopf分岔,说明了线性化特性方程随两参数变化时的根的分布和Hopf分岔存在性;通过构造中心流形并且使用范式方法确定出Hopf分岔的方向以及周期解的稳定性;分析了时滞量对所论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对于非线性耦合项中带有时滞的van der Pol系统,采用多尺度法对该系统进行定性以及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van der Pol时滞耦合系统,时滞的存在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的周期解发生了静态分岔和Hopf分岔.研究还发现,对于耦合强度较弱的情形,利用多尺度法对系统进行定嚣分析是合理可靠的.我们取不同的耦合强度作用了系统的时间历程图,相图和分岔图,分析了解析解与数值解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本文所研究的系统来源于耦合的激光振荡器.  相似文献   
44.
高钰清  靳葳  徐鉴  方虹斌 《力学学报》2022,54(12):3496-3512
踝关节在人体下肢运动过程中提供了最大的关节力矩, 因此在下肢增强型外骨骼的研究中, 踝关节外骨骼受到了重点关注. 穿戴外骨骼的人体的行走是典型的动力学问题, 但目前人机耦合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 本文以绳驱踝关节外骨骼为研究对象, 融合机器人正运动学方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考虑足?地交互力、人体关节力矩和外骨骼力矩的人?机耦合动力学模型. 模型中, 足?地交互力由Kelvin-Voigt模型结合库伦摩擦模型描述, 人体关节力矩由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D控制生成, 外骨骼期望力矩由上层控制器依据人体步态周期确定. 通过基于模型的动力学仿真, 本文从人体踝关节角度、踝关节力矩、踝关节功率和踝关节做功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踝关节外骨骼对人体行走的助力效果. 研究表明, 在2.0 km/h到6.5 km/h的人体步行速度下, 穿戴外骨骼可以实现至少24.84%的人体踝关节平均力矩下降和至少24.69%的踝关节做功下降. 本文也开展了基于SCONE平台的肌肉骨骼建模和预测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在3.6 km/h的步行速度下, 穿戴外骨骼可以有效降低比目鱼肌的激活度峰值, 并使肌电信号的RMS值下降了6.21%, 从而从生理学的角度证实了踝关节外骨骼的助力效果. 本文的结果进一步完善了人体下肢?外骨骼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方法, 从动力学和生理学角度证实和解释了踝关节外骨骼对行走的助力机制, 也为今后下肢外骨骼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5.
时滞速度反馈对强迫自持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强迫自持振动系统因时滞反馈产生的主共振解及其分岔.通过对强迫非自治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得到所要研究的数学模型.讨论对应的线性化系统使平凡平衡态失稳出现周期解的稳定性临界条件.特别关注主共振及分岔.结果表明,稳定的主共振解随着时滞的变化周期性地出现在系统中.同时,也给出了不稳定的主共振关于时滞变化的区域,在理论方面给出了系统出现概周期运动的时滞区域.数据模拟证实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46.
振动控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鉴 《力学季刊》2015,36(4):547-565
由于工程中巨大的需求,振动控制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经典的振动控制方法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一直都被工程师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振动控制技术也有其明显的缺陷,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这些缺陷,或提出新的振动控制结构和新方法来抑制振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新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从被动抑制和主动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本文首先给出并证明了解一类弱非线性问题的广义Greeen法,利用这一方法求得非线性Hill振动系统在非共振和共振二种民政部下的周期响就以及描述周期响应特征的二次近似分叉方程应用具有Z2对称的奇异性理论,建立了模参数与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Z2余维数≥3周期分叉解的普适性分类,全面分析了共振情况下物理参数对周期分叉解特征的影响。从而使二次近似分叉方程是否能够在拓扑意义下完全描述原系统的周期  相似文献   
48.
Both the primary resonant solutions and their bifurcations due to time delayed velocity feedbacks used in a self-sustained oscillator with excitation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 model was proposed by adding linear and nonlinear time delayed feedbacks to a representative non- autonomous system ( with external forcing ).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e linearized system at trivial equilibrium was discussed, which leads to a critical stability boundary where periodic solutions may occur. The main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bifurcations from the primary resonant solu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ble primary resonant solution may appear periodically in the time delay. Meanwhile, the unstable regions for such solutions are also obtained,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quasi-periodic motions.  相似文献   
49.
时滞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舒  徐鉴 《力学学报》2017,(3):565-587
随着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深入认识,工程系统设计的精细化和复杂性要求也与日剧增.在许多耦合的动态系统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由耦合过程的时滞所引发的动力学行为,该时滞来自于与传感系统、作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耦合的过程.耦合时滞也广泛存在于交通、系统生物学、电子通讯、神经和信息网络等技术中.本文首先从耦合时滞出发,在以时滞为中心的耦合系统复杂动力学机制、时滞镇定耦合系统的实验基础和实现、快慢变时滞耦合系统动力学和时滞神经网络同步和去同步4个方面,对耦合时滞诱发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时滞耦合系统中耦合时滞诱发的高余维分岔奇异性及新的定量分析方法、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的规范型计算、具有耦合时滞的非线性系统中耦合时滞和非线性参数的辨识方法与实验实现、快慢变时滞耦合系统的张弛振荡、耦合时滞诱发的网络系统的同步模式切换等问题的研究进展;然后在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车床磨削加工过程中耦合时滞诱发的颤振及其机理、具有惯性项和耦合时滞的神经网络系统中耦合时滞诱发的高余维分岔和复杂动力学、时滞动力吸振器与隔振装置的设计与实验实现.最后,从耦合时滞系统的一般性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展望了近期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0.
采用时滞状态反馈来控制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中主系统的振动.系统在简谐激励作用下,采用多尺度方法得到了主共振和1:2内共振同时发生时系统运动方程的解析解.主要分析了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对自参数振动系统减振的作用.结果表明,对某一反馈增益系数,存在时滞的某段减振区间,当时滞在该区间调节时,可以减小自参数振动系统中主系统的振动.并且在时滞的减振区间里,存在一个"最大减振点",可以在该反馈增益系数下最大程度的减小主系统的振动.分析还表明,当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调节到最优值时,主系统的振动最多可以比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减小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