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31.
电化学振荡是电化学体系在远离平衡条件下出现的电流或电压随时间周期变化的现象,由于它可以作为系统复杂动力学行为的典型范例,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的相关研究不仅包括发现新的振荡体系^[1-4]以及明确产生振荡的内部电化学反应机制^[5-8]、还涉及探索电阻^[5,9-13]、噪音^[16,17]等外部因素的耦合作用,特别是对于电阻耦合作用的研究近年来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2.
根据铝阳极氧化初期不同阶段Al-H2SO4体系的界面特征建立多个光学模型,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解析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原位椭圆偏振光谱数据,详细获得铝阳极氧化初期的Al2O3-Al界面层、Al2O3阻挡层以及多孔层组成、厚度变化的动态信息.根据光学模型及计算结果,可以清楚地分辨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的阻挡层形成、孔洞萌生、孔洞发展以及多孔层稳定生长等4个阶段.在多孔层稳定生长阶段,阻挡层厚度及多孔层孔隙率几乎不变,而多孔层厚度随时间线性增长,其速率为5.8nm·s-1.  相似文献   
33.
针对现役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炉内气体循环不强、硅棒桥接处沉积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喷嘴直径的优化方案,并利用建模工具建立了原有设计和优化设计的物理模型,对炉体内部的混合气体流动、硅芯电阻加热、辐射传热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收敛,经后处理得到不同设计下炉体内部流速、温度及硅棒表面温度分布云图.实验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可以提供比原有设计更高的沉积速率和致密料比例.  相似文献   
34.
B-Z反应是一类富含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的化学反应体系.影响B-Z振荡的因素很多,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抑制剂、溶液的非理想性,扩散作用及电极材料等.但是关于酸度对B-Z反应的影响的讨论不多,且在机理和模型分析中为了简化计算常将酸度人为地设定为1[2,3,4].B-Z反应是在酸性环境中进行的,所以B-Z反应的数学模型应该包含氢离子在内.本文以FKN机理[1]为基础,加进了氢离子的影响,对Oregonator模型进行了修改,使B-Z反应振荡阈值的理论更加完整,并且做了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1数学模型  B-Z反应所涉及的反应众多,按FKN机理[1]…  相似文献   
35.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近年来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研究进展;比较了部分典型的方法并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展望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应用前景。引用文献74篇。  相似文献   
36.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的化学非平衡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首先以二维圆柱钝体为模型,采用三种气体模型比较和分析化学非平衡效应对气动特性和气动加热特性的影响;接着以三维球头钝体为模型,进一步分析化学非平衡效应及壁面催化特性对气动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化学非平衡效应对压力分布的影响不大;但它能显著缩短激波脱体距离,更重要的是,能大幅降低波后温度,对飞行器气动热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另外,壁面催化特性对传热也有较大的影响,对壁面材料催化进程的有效控制可以大幅降低壁面传热.  相似文献   
37.
用密度泛函计算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锰在金和铅表面的欠电位沉积(UPD)行为. 理论计算, 假设生成紧密的二维相(2D)欠电位沉积层,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3软件计算在金与铅表面生成2D相锰层的欠电位偏移值∆fE2DMe, 证明锰在金表面可发生欠电位沉积, 而在铅表面不能发生欠电位沉积. 循环伏安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不一致: 金电极析氢电位高不利于研究锰的还原沉积反应, 没有发现锰的欠电位沉积现象; 铅电极在MnCl2溶液中有锰的欠电位沉积现象. 这种理论计算与电化学实验结果的差异, 主要是因为理论计算没有考虑溶剂与阴离子特性吸附作用的影响, 理论计算模型是电化学实验体系的一种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AZ31镁合金表面的吸附及其缓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AZ31镁合金在3.5%(w, 质量分数)NaCl腐蚀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及缓蚀作用. 结果表明: SDBS可有效抑制AZ31镁合金在NaCl介质中的腐蚀, 其浓度为0.008 mol·L-1时缓蚀效率可达90%以上; 升高温度并不利于提高SDBS的缓蚀效率. SDBS在AZ31镁合金表面主要发生物理吸附, 吸附过程为放热、熵增的自发过程, 近似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SDBS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但主要抑制阳极反应.  相似文献   
39.
采用电流-时间曲线研究了6-硝基苯并咪唑、苯并咪唑和Pb2+在KOH(4 mol/L)溶液中对锌枝晶的影响。 结果表明,6-硝基苯并咪唑、苯并咪唑以及Pb2+能有效抑制锌枝晶的形成,从而提高锌电极的充电性能;当0.05 g/L Pb2+分别与6-硝基苯并咪唑和苯并咪唑在阴极过电位η=-200 mV进行充电实验时,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并能有效的抑制锌枝晶的生长。  相似文献   
40.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椭圆偏振法(SE)研究铅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原位椭圆偏振参数Ψ和Δ值的变化率在CV图峰电位处同时出现极值。 通过建立单层膜模型描述“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并对椭圆偏振光谱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铅沉积层厚度随电位的变化规律。 拟合结果显示,铅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有3个不同的沉积速率,-0.20~-0.35 V之间沉积速率为0.003 nm/mV,-0.35~-0.48 V之间沉积速率为0.025 nm/mV,-0.48~-0.60 V之间沉积速率为0.116 nm/mV,由此表明铅的电沉积分为3个不同阶段:欠电位沉积阶段、欠电位沉积向本体沉积的过渡阶段和本体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