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化学   285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2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ported ion current and the cathodic arc current is determined in a vacuum arc plasma source equipped with a curved magnetic filt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uter and inner walls of the duct interact with the plasma independently. The duct magnetic field is a critical factor of the plasma output. The duct transport efficiency is to maximize at a value of bias plate voltage in the range +10 V to +20 V, and independent (within our limit of measurement) of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duct. The plasma flux is composed of two components: a diffusion flux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due to particle collisions, and a drift flux due to the ion inertia.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gnetic duct sees only the diffusion flux while the outer wall receives both fluxes. Thus, applying a positive potential to the outer duct wall can reflect the ions and increase the output current. Our experimental data also show that biasing both sides of the duc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biasing the outer wall alone.  相似文献   
102.
制备方法和助剂对贵金属铱催化剂还原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应用TPR等方法研究了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和助剂氧化铈含量等对催化剂还原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中心比一步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量多 ;助剂氧化铈含量变化的催化剂中Ce含量为 1%时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最多 ;共浸渍的催化剂中 ,加入助剂镁以后 ,使金属易于还原 ,加入助剂铈后 ,使贵金属难于还原  相似文献   
103.
NO及NO2与In/HZSM-5催化剂相互作用的微量量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Iwamoto[1]和Held等[2]报道了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ZSM-5催化剂上烃类可以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氧化氮后,基于分子筛的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以期取代传统的NH3-SCR过程.  相似文献   
104.
用于过氧化氢分解的锰铅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浓度过氧化氢以其高密度、无毒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航天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推进剂研究的热点之一[1]. 用于分解高浓度过氧化氢推进剂的催化剂主要有三类: 银网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尤其是氧化锰催化剂,由于其价格便宜,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3]. 通过添加助剂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是催化剂研究的常用方法. 文献已报道了通过添加氧化银[4]、氧化钴[5]、氧化锌[6]、氧化铁[7]和氧化铜[8]等氧化物,以提高氧化锰催化剂对H2O2分解的活性,但鲜见以氧化铅作为添加助剂. 本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铅对担载型氧化锰催化剂性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TiCl4-Mg介导的立体选择性的频哪醇偶联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TiCl4-Mg和TiCl4-Mg-TMEDA为偶联剂实现对芳香醛高非对映选择性的还原偶联反应。以3种类型的手性试剂对TiCl4-Mg系统进行修饰,对苯甲醛的反应最高可得到50%对映体过量的偶联产物。  相似文献   
106.
考察了CH4+O2,NO+CH4(+O2)与NO2+CH4(+O2)反应体系中CH4的转化活性.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In/H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还原NO过程中,NO2的形成起到了活化甲烷的作用.根据NO和NO2在In/HZSM5与HZSM5样品上的TPD及IR研究结果,认为在载体HZSM5的酸性位及In/HZSM5催化剂的活性中心In位上均可形成NO2,NO2与CH4的反应在In位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7.
Dynamic buckling of stiffened plates under fluid-solid impact loa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imple solution of the dynamic buckling of stiffened plates under fluid-solid impact loading is presented. Based on large deflection theory, a discretely stiffened plate model has been used. The tangential stresses of stiffeners and in-plane displacement are neglected. Applying the Hamilton‘ s principle, the motion equations of stiffened plates are obtained. The deflection of the plate is taken as Fourier series, and using Galerkin method, the discrete equations can be deduced, which can be solved easily by Runge-Kutta method. The dynamic buckling loads of the stiffened plates are obtained from Budiansky-Roth ( B-R ) curves.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尺度质心统计的纹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王成儒 《光学技术》2006,32(3):413-415
结合目前纹理分析的三类算法,提出了尺度质心统计的分析算法。该算法以具有多分辨率特性的小波包为基础,结合结构法的纹理元分析方式,采用区域质心完成局部特征提取,最后使用投影法进行整体的特征提取。实验证明,尺度质心统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纹理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旋光仪三分视场内的光强分析,对“零度视场”法和“三分视场明暗对比最大”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采用“三分视场明暗对比最大”法在多数情况下更适合人眼感光定标,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精度。“零度视场”法只在相位延迟角较小,三分视场由中间暗、两边亮变化到中间亮、两边暗过程中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0.
分别对Al2O3和SiO2担载的不同含量铱(Ir)催化剂进行了H2程序升温还原、CO微量吸附量热和红外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后,Ir/Al2O3上存在金属态Ir0和氧化态Irδ 两种物种,CO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线式和孪生吸附态存在,测量的CO吸附热为两种吸附形式的平均吸附热.提高还原温度和Ir担载量,Ir/Al2O3表面CO线式吸附物种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CO吸附热值的升高.而在Ir/SiO2上Ir物种主要为金属态Ir0,CO吸附都以线式吸附为主,在所考察的条件下CO吸附热随Ir担载量和还原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