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0篇 |
晶体学 | 2篇 |
力学 | 12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13篇 |
物理学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设计了两个无需配体的具有Mg-Mg和Zn-Zn单键的团簇Mg2B7-和Zn2B7-. 这两种团簇的全局能量最低构型均以M22+(B73-)的形式存在,其中M-M单键处于准平面六边形形状的B7部分的上方. 化学键分析证实了这些团簇中Mg-Mg和Zn-Zn单键的存在,这些单键是在异常稳定的B73-的驱动下生成的. 该B73-部分同时具有σ和π双重芳香性. 计算得到Mg2B7-和Zn2B7-的垂直跃迁能分别为2.79 eV和2.94 eV. 相似文献
4.
5.
茶叶等植物体中稀土元素的光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究了干法灰化样品,以直流粉末法对茶叶等植物体中稀土元素进行光谱测定。工作中以无机盐制配“人工模拟基体”,用其配制标准试样,对茶叶及铁花所作的分析其精密度与准确度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偏振探测不仅可以获得目标的光谱、强度、偏振态以及空间几何形状等参数,还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目标信息,有利于改善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红外辐射偏振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红外探测技术,主要通过目标与场景的红外辐射偏振特性差异进行目标探测与识别。但由于红外辐射偏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其偏振态会受到传输介质的影响,而通常基于实验分析总结目标红外偏振特性的方法难以对偏振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也不能定量描述各相关参数对于红外偏振信息的影响。通过微面元理论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建立了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红外辐射偏振传输方程, 推导分析了目标表面发射率对红外辐射偏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表面发射率对目标红外偏振度影响可以忽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红外光谱偏振探测试验,试验数据分析与理论推导结论吻合。这表明:材料表面发射率的变化不影响目标表面的红外辐射偏振度。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红外伪装探测的目标识别效率,可为进一步提高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伪装目标探测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如在伪装目标探测识别中,通过探测其表面的红外辐射偏振特性的改变实现伪装目标识别探测。 相似文献
7.
8.
由于相位匹配条件和非线性晶体透光范围的限制,400nm蓝光抽运的飞秒β-BaB2O4(BBO)光参量放大(OPA)输出的参量光调谐范围有限,很难得到波长小于460nm的蓝光和近紫外光.实验采用1kHz钛宝石九通啁啾脉冲放大器的倍频蓝光作抽运光,超连续白光 作种子光,在Ⅰ类非共线相位匹配条件下,利用宽带的飞秒BBO OPA,在一定的实验参数下 获得了530—810nm放大的信号光,以及810nm—17μm波段范围的闲频光.与此同时 ,还获得了410—700nm连续可调的闲频光的二次谐波,其与闲频光层叠分布,单脉冲能量 为26μJ,转换效率大于5%.仅利用单块晶体的飞秒BBO OPA就可以获得410—810nm连 续可调的飞秒脉冲输出,从而为更多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提供了重要的光源.对飞秒光参量放 大中闲频光二次谐波产生的条件也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
二次谐波
闲频光
非共线相位匹配
飞秒光参量放大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双棱镜对二、三阶色散的解析式。报道了采用双石英棱镜对的掺钛蓝宝石自锁模激光器的实验结果,获得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10 m3的爆炸罐中对体积分数为8%的甲烷和75 g/m3煤尘的混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燃烧爆炸实验。分别利用光测方法和压力方法得到了爆炸物的层流燃烧速度、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厚度、马克斯坦长度以及爆炸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当点火能为40 J时:利用光测法得到的8%甲烷与75 g/m3煤尘混合物的燃烧速度为0.437 m/s,而根据压力-时间关系得到的混合物燃烧速度为0.459 m/s,两者符合较好;用火焰厚度与马克斯坦长度判定的火焰发展趋势相同,即向外传播的火焰趋于稳定;爆炸物的爆炸特征值最大值出现在0.5 m处,壁面的爆炸特征值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