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化学   711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154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234篇
物理学   9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3月27日美国尤氩他大学教授S.Poms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M.Fleisch—mann宣布:在钯电极内部出现重氢核聚变,并产生大量的热,中子与氚这一重大发现。(《化学研究与应用》1989 1(1),100),E.F.Mallove认为大量过剩热的产生,不能用已知化学过程来解释,是一种迄今不为人知的核过程,一种异乎寻常的清洁反应。但是,同年在一次美国能源部召开的,罗彻斯特大学核化学家物理学家R.Huizenga主持的会议,断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表面分析技术研究HL-1装置中SiC涂层的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结果表明,SiC材料应用于孔栏和壁涂层有利于减少杂质和提高等离子体品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可构筑性能优异的UV探测器,本文采用水热法可控制备竖直排列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n型ZnO-NRs),利用原位聚合法在ZnO-NRs表面上修饰p型聚苯胺线膜(PANI-NWs),再组装成ZnO-NRs与ZnO-NRs/PANI-NWs紫外探测器.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铜纳米微粒,并用TEM,XRD和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铜纳米微粒的形貌、粒度、结构及其表面氧化层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可制备出单晶纳米铜微粒,并且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控可达到对微粒粒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采用化学及物理手段在聚苯乙烯(PS)材料掺杂卤素、硅、氘等非金属元素以及铁、铬、钛等金属元素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物表面进行了预处理,采用本体聚合的方式将氧化物掺杂在PS网络之中,简述了它们在ICF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Al2O3-PS复合材料为原料,采用乳液微封装法制备出掺杂Al2O3的PS空心微球。三相溶液分别是两个水相:蒸馏水(W1相)、5wt%PVA水溶液(W2相)和3wt%Al2O3-PS溶液(O相,苯和三氯甲烷混合物作溶剂)。所得微球表面粗糙度低于50nm。  相似文献   
7.
通过色谱方法, 从复杂的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反应体系中分离获得4个新的穿心莲内酯衍生物, 应用谱学方法进行了表征. 主要利用1H NMR, 13C NMR, DEPT, 1H-1H COSY, HSQC, HMBC及NOSEY等1D和2D NMR技术, 并通过与母体化合物NMR数据的对比分析, 鉴定这4个化合物分别为3,19-二羟基-8,11,13-赖百当三烯-15,16-内酯(1), 3-羟基-8,11,13-赖百当三烯-15,16-内酯-19-硫酸酯(2), 8,11,13-赖百当三烯-15,16-内酯-3,19-二硫酸酯(3), 3-羟基- 8(R)-12(S)-8(12)-环氧-13-赖百当烯-15,16-内酯-19-硫酸酯(4).  相似文献   
8.
声荧光应用于生物组织成像研究是最近二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本文报道利用高灵敏度的致冷CCD探测系统获取了活体声荧光图像,同时利用一种能在活体内增强声荧光的化学发光试剂FCLA(Fluoresceinyl Cypridina Luminescent Analog,海荧荧光素类似物),成功地实现了在动物在体成像,这种方法可望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多以锚岩接触面出现塑性区域或应力峰值点转移作为达到极限状态的判别标准,但不同工程地质情况会导致隧道锚(TTA)破裂面线形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准确推导出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为了进一步探求隧道锚在拉拔荷载下的工作过程,得到更加明确的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形式,采用幂指数函数形式表征倒锥形破坏破裂面的线形,基于Mindlin应力解与峰值剪应力控制理论得到界面破坏应力分布形式,推导了界面破坏与倒锥台破坏形式下的承载能力公式;采用国内5座悬索桥隧道锚承载力进行算例验证,同时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破坏形式下,承载力的主要来源为破裂面的黏结力,占总承载力的50%以上,承载力均随着长度与内聚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承载力随着倾斜角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减慢,界面破坏形式下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对比以往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与该文推导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公式计算结果和位移增长曲线,发现隧道锚工作过程明显呈现3个阶段,最终破坏形式为界面破坏和倒锥形破坏两种破坏模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青海共和盆地-3705m地热田实测数据,结合流固耦合传热理论并运用Comsol软件,建立了离散型裂隙岩体流体传热模型。考虑水流损失和热补偿共同作用,模拟得到了开采过程中上、下岩层(盖层和垫层)为绝热不渗透、传热不渗透、渗透传热时,储层(上、下岩层和压裂层)温度场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产出流量、水流损失、产出温度、产热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热过程中产出流量始终小于注入流量;产出流量增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前3a产出流量增幅超过总增幅量的3/4;忽略水流损失,将高估产热速率,采热初期甚至达到考虑水流损失时产热速率的3倍以上;考虑水流损失,产热速率呈先快速上升再趋于稳定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最优开采时间为3a^11a;研究上、下岩层对产出温度的影响,仅考虑传热,采热寿命延长5.43%,同时考虑渗流传热时,采热寿命延长2.71%;采热前9a,水流损失占主导作用,即流入上、下岩层水流损失对产热速率的影响高于热补偿效应,开采10a后,热补偿效应占主导作用;同时考虑水流损失和热补偿效应得到的产热速率变化规律与实际工程更为符合,建议选择低渗透能力的上、下岩层延长增强型地热系统(EGS)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