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8篇 |
免费 | 182篇 |
国内免费 | 17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7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57篇 |
综合类 | 14篇 |
数学 | 146篇 |
物理学 | 3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51.
以四氯金酸和L-半胱氨酸为原料,合成了L-半胱氨酸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将此纳米粒子修饰在金盘电极表面并共价偶联漆酶分子。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此固定漆酶电极在无氧磷酸盐缓冲液中电化学行为和催化氧还原能力,并进一步评估了其作为氧传感器使用的性能:以计时电流法测定其对氧气的检测限,与氧气的亲和力(以米氏常数表征),研究了传感器的长期使用性、热稳定性和pH-催化电流关系。 结果表明,此固定漆酶电极可以实现漆酶活性中心T2与导电纳米粒子间的直接电子迁移而无需任何外加电子中介体(氧化还原峰的式电位为192.5 mV vs AgCl/Ag),并在接近漆酶活性中心T3氧化还原式电位(780 mV vs NHE)附近发生氧还原;测得的固酶电极与氧气的亲和力较高(米氏常数为216.4 μmol/L)且检测限低达0.22 μmol/L,在4 ℃下保存60 d后活力仍然保持初始活力的大约78%。 但这种电极的热稳定性较差,受pH值影响较明显,在pH值近于生理条件时几乎完全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152.
双(烷氧-亚胺芳氧)基钛(IV)配合物催化D,L-丙交酯开环聚合、动力学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双(烷氧-亚胺芳氧)基钛(IV)配合物, 通过IR, 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 , a=14.294(9) Å, b=16.206(10) Å, c=18.458(12) Å, V=3911(4) Å3, Dc=1.098 g•cm-3, μ=0.262 mm-1, F(000)=1589, Z=2, R1=0.081, wR2=0.240. 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130 ℃以上能引发D,L-丙交酯单体开环聚合, 可得数均分子量(Mn)为8.8×104 g/mol的聚(D,L-乳酸)(PDLLA). 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聚合反应对D,L-丙交酯单体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分别呈2级和1级, 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76.63 kJ/mol和2.91×1011. 通过苄基封端聚合物1H NMR谱的研究, 表明钛配合物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是基于以Ti-O键为活性中心引发D,L-丙交酯单体酰氧键断裂开环聚合的“配位-插入”机理. 相似文献
153.
超分子化学 仅在不多年前,有机化学的主要兴趣还在于富有艺术性地合成一些共价分子结构及其机理的研究。对于一些非键合的相互影响(如溶剂化等)的作用由于缺乏深入了解而局限于在反应式中作粗略地叙述。现在则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只有很少能量参与的变换作用不仅在整个生物现象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在凝聚相中已能从分子水平加以理解,并且能以应用目的加以检验。主客体化学,这一可定义为一个分子对另一个分子的特殊溶剂化作用,或从经典角度解释为主客包容络合作用的化学,始终处于这一进展的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157.
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的制备与对映体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官能团试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直接与大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及γ-氨丙基硅胶键合,得到环状抗生素手性固定相(CSP)并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析。实验结果证实,合成的万古霉素CSP在正相和反相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拆分能力,其中在反相条件下拆分了17种对映体,显示出其较为广泛的拆分范围,且磷酸缓冲体系略优于三乙胺-乙酸缓冲体系;对一些物质,如D,L-丹酰化氨基酸的拆分有一定的规律,能给出绝对构型信息。所制备的CSP在相体系转化时不发生老化和变性,显示了一定的稳定性。对该CSP的拆分机理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与Armstrong等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8.
大型舰船受到水中兵器的巨大威胁,尤其是在水下接触爆炸情况下,船体结构将产生严重的局部毁伤,给舰船的战斗力乃至生命力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以大型舰船水下防护结构为研究对象,简要概述了各国海军大型舰船水下防护结构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水下接触爆炸下的毁伤载荷以及对舷侧多舱防护结构的毁伤机理,总结了基于具体结构和不同毁伤元的防护措施;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舰船的水下防护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大型舰船的结构抗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160.